干旱已经是世界性问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西北某地农业区的示意图
(1)图中阴影部分的地形名称为 ,这种地形的成因是 ,属地球的 (内、外)力作用。
(2)图中河流干流流向 (南、北)方向,该地有丰富的 水,适合发展 农业。
(3)该地区较为丰富的新能源可能有 和 。
(4)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5)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防治 D.河流的综合整治
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般认为,当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就面临较高风险.我国将在未来5~10年遭遇“石油安全”问题。战略石油储备是石油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建立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可以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圈定浙江镇海、浙江岱山、山东黄岛、辽宁大连4个石油储备基地。
材料二:我国目前和将来拟开辟的部分石油进口线路示意图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分析在浙江镇海、岱山、山东黄岛、辽宁大连建设石油储备基地的区位优势
(2)根据材料二中缅输油管道建设是我国发展多元化石油通道的主要战略方案之一,试分析制约该管道建设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哪些?
(3)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
(5)综合分析新世纪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选择。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1)简述30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线路。
(2)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具有哪些区位优势。
(3)目前,西部地区将逐步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上部分产业的转移。试简要分析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
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某地1970年和1980年有关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1970—1980年间,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加了_____%,森林覆盖率减少了_____%根据表格所示,森林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人均耕地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__________。(2分)
(3)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统计项目 |
耕地面积 (万公顷) |
森林覆 盖率(%) |
气温年 较差(℃) |
年降水 量(mm) |
河流含 沙量(%) |
人口(万人) |
1970年 |
4 |
18 |
33 |
430 |
1.5 |
30 |
1980年 |
4.4 |
10 |
38 |
370 |
4.5 |
35 |
2009年6月17日是第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防沙治沙与农民收入”。目前,我国国土1/3已荒漠化,专家称主要是因为人类行为失当,并强调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荒漠化防治的全局,不断优化和完善新思路,推动防沙治沙共组不断取得新进展,加快构筑我国北方生态屏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①地区沙漠的名称是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2)②地区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3)为防治这些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我国正在这些荒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生态工是。
(4)简要说明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我国_______________地区,乙为我国_______________地区。
(2)甲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
(3)乙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4)简述长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