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这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
B.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
C.人类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
D.发挥精神力量就能够成功地改造世界 |
近年来中俄两国不断加深政治互信,在经贸、能源等领域展开务实的合作,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进一步。这主要是因为( )
①中俄两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②中俄两国人民存在着传统友谊
③我国一贯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 ④我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2013年9月13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在比什凯克举行。会议讨论进一步加强成员国间的友好合作及未来发展等相关事宜。各成员国加强合作的基础是( )
A.各方存在共同的利益 | B.各方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
C.各方有共同的政治经济制度 | D.各方对国际形势持相同意见 |
丘吉尔曾指出,“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主要说明( )
A.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 |
B.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C.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唯一因素 |
D.国际关系变化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
2013年5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新德里与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会谈,达成广泛共识,一致决定进一步加强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两国合作取得新成果。这表明( )
A.国家利益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的意志、利益 |
B.国家性质决定了国际关系的性质 |
C.国家关系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
D.国际关系是复杂多变的 |
“事物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和差别是正常的,也可以说是必然的。我们主张世界各种文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在和平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表明在当代国际社会中( )
A.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与合作、冲突和对抗 |
B.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多个方面 |
C.国家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相悖的利益 |
D.国家之间必然存在着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