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穆公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吾恐其伤汝等。”遍饮而去之。处一年,与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此入多而无怨者也。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而郑国之奸禁。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                         
(《淮南子•汜论训》)
[注]①少正卯:春秋鲁人,曾聚徒讲学。孔子为鲁司寇,三月而诛少正卯。②邓析:春秋末郑大夫,曾作《竹刑》,办私学,教人诉讼。
下列各句加点词浯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侮:轻慢
B.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数:数说,列举
C.子以奸事我者也事:事情
D.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还:立刻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为政者“善用赏罚”做法的一组是
①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②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 
③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 
④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⑤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

A.①④⑤ B.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④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译:                        
(2)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 
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官陟宪使陟:提拔,升迁
B.孺允葺公所居堂葺:修补房屋
C.揭之楣间揭:张贴、悬挂
D.而诸孙皆秀发秀发:秀丽的头发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其孰能讥之乎
B.不及归而没于金陵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以公所命名        余船以次俱进
D.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孺允兄弟多次被欺侮,家道不免有风雨飘摇的忧患。
B.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这说明世俗的人对荣誉和名声没有忘记是对的。
C.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
以前与玉岩公一起考中进士做官的人,富贵显赫一时。
D.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

孺允兄弟虽然不得志,但人们希望他们大有作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
B.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是一个正直的文化人,他由于大胆向皇上进言,因此触怒皇上而遭贬。
C.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
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表现玉岩公其人的人格,使本来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文中写玉岩公自己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灰飞烟灭,但“复以科名望其子孙”。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岂若匹夫匹妇之为惊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甲)孔子为什么高度评价“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甲)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对“仁”有怎样独到的见解?
(乙)根据上面材料,你对我国创建和谐社会有怎样的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哀,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 胠其囊,尚行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修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注】①释:僧人,和尚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廓然有大志廓:心胸开阔,旷达
B.庶二狎而得之 狎:亲近而态度随和
C.二人欢然无所间间:隔阂,嫌隙
D.以适天下之乐适:适应,适宜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往往伏而不出其疾病而死
B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东之济、郓燕、赵之收藏
D.遂欲往游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下列原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独特,写的对象是秘演,但处处以另一男子石曼卿作陪衬,石曼卿对秘演诗的称颂,他的死使秘演感到痛苦等细节,都写出了两人深挚的交情。
B.本文对人物形象的描摹生动传神,两个“胸中浩然”“廓然有大志”的男子,都嗜酒,但秘演醉后乐在放浪形骸的嬉戏,石曼卿醉后乐在兴会淋漓的歌吟。
C.本文立意高远,通过对秘演、石曼卿均是气节高远的奇男子,却“隐”于草野这一事实的叙述,尖锐地指出了一个压抑和埋没人才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D.本文感情真挚,作者虽然已步入仕途,却仍求贤若渴,对以秘演和石曼卿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笔端没有流有歌颂之意,但更多的是感叹惋惜之情。

断句、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时人不有用其材曼卿亦不屈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倒而不厌
(2)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

(3)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马亮,字叔明,庐州合肥人。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芜湖县,再迁殿中丞、通判常州。吏民有因缘亡失官钱,籍其赀犹不足以偿,妻子连逮者至数百人。亮纵去,缓与之期,不逾月,尽输所负。
会诸路转运司置纠察刑狱官,以福建路命亮,覆讯冤狱,全活者数十人。久之,出知饶州。州豪白氏多执吏短长,尝杀人,以赦免,愈骜横,为闾里患,亮发其奸,诛之,部中畏慑。州有铸钱监,匠多而铜锡不给,亮请分其工之半,别置监于池州,岁增铸缗钱十万。
真宗即位,上书言:“陛下初政,军赏宜速,而所在不时给,请遣使分督之。故事,以亲王尹开封,地尊势重,嫌隙易生,愿鉴其繇,以示保全亲爱之道。契丹仍岁南侵,河朔萧然,请修好以息边民。”帝善其言,以亮为可用。 王均反,以为西川转运副使。贼平,主将邀功,诛杀不已,亮全活千余人。城中米斗千钱,亮出廪米裁其价,人赖以济。召问蜀事,会械送贼诖误者八十九人至阙下,执政欲尽诛之。亮曰:"愚民胁从,此特百之一二,余窜伏山林者众。今不贷之,反侧之人,闻风疑惧,一唱再起,是灭一均、生一均也。"帝悟,悉宥之。加直史馆,复遣还部。知潭州,属县有亡命卒剽攻,为乡闾患,人共谋杀之。事觉,法当死者四人,亮咸贷之,曰:"为民去害,而坐以死罪,非法意也。"徙升州。行次江州,属岁旱民饥,湖湘漕米数十舟适至,亮移文守将,发以振贫民。因奏:“濒江诸郡皆大歉,而吏不之救,愿罢官籴,令民转粟以相赒①。”以右谏议大夫知广州。时宜州陈进初平,而澄海兵从进反者家属二百余人,法当配隶,亮悉置不问。盐户逋课,质其妻子于富室,悉取以还其家。海舶久不至,使招来之,明年,至者倍其初,珍货大集,朝廷遣中使赐宴以劳之。
亮有智略,敏于政事,然其所至无廉称。吕夷简少时,从其父蒙亨为县福州,亮见而奇之,妻以女。妻刘恚曰:"嫁女当与县令儿邪?"亮曰:"非尔所知也。"田况、宋庠及其弟祁为童子时,亮皆厚遇之,曰:"是后必大显。"世以亮为知人。亮卒,时夷简在相位,有司谥曰忠肃,人不以为是也。(选自《宋史·马亮传》)
注释① 赒 :救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特百之一二特:只,仅 B.为民去害,而坐以死罪而:但是
C.属岁旱民饥属:恰逢 D.盐户逋课逋:拖欠的税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马亮“有智略”的一组是()
①覆讯冤狱,全活者数十人②亮请分其工之半,别置监于池州
③以亲王尹开封,地尊势重,嫌隙易生④河朔萧然,请修好以息边民
⑤亮移文守将,发以振贫民⑥质其妻子于富室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饶州豪强白氏,就是因为抓住官吏的短处,所以更加傲慢强横,为患乡里,饶州知州马亮揭发他的罪状,将他杀掉,辖境内的人都畏服。
B.王均事件后,执政想将那些被诱胁加入贼党的八十九人全部诛杀。而马亮认为,对被胁从的愚民应该宽大处理,否则,就是消减一个王均,又生一个王均。
C.马亮掌管潭州时,属县中有亡命士卒公然抢掠,成为当地居民的患害,人们一起商量谋划杀掉他们。事情被发觉,依法当死的有四人,但马亮对这四人都宽大处理。
D.马亮才智有余而品行方面有不足,在他去世后,有司赠谥号为忠肃,人们都不以为然。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吏民有因缘亡失官钱,籍其赀犹不足以偿,妻子连逮者至数百人。
⑵濒江诸郡皆大歉,而吏不之救,愿罢官籴,令民转粟以相赒。

赵将马服君赵奢①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主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乎?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括既行,代廉颇。三卜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注释】①马服君赵奢:赵奢,战国时赵国的大将。马服君是赵奢的封号。
下列句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父时为将 (做,担任)
B.愿王勿遣(派遣)
C.始妾事其父(讲故事)
D.故卒不加诛(最终)

下列加点的“将”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是( )

A.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 B.父时为将
C.括不可使将 D.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

下列对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父时为将(经常) B.受命之日(那些日子里)
C.今括一旦为将(一时) D.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每天)

翻译画横线的句子。(共6分,每小题3分)
(1)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2)妾得无随坐乎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伯 牙 子 鼓 琴 其 友 钟 子 期 听 之 方 鼓 而 志 在 太 山 钟 子 期 曰 善 哉 乎 鼓 琴 巍 巍 乎 若 太 山 少 选 之 间 而 志 在 流 水 钟 子 期 复 曰 善 哉 乎 鼓 琴 汤 汤 乎 若 流 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