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郑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也。少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通达其旨,同学者皆师之。
更始立,兴为长史,奉迎迁都。更始诸将皆山东人,咸劝留洛阳。兴说更始曰:“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①而思高祖之旧德也今久不抚之臣恐百姓离心盗贼复起矣。今议者欲先定赤眉而后入关,是不识其本而争其末。恐国家之守转在函谷,虽卧洛阳,庸得安枕乎?”更始曰:“朕西决矣。”拜兴为谏议大夫。
会天水有反者,攻杀郡守,兴坐免。时赤眉入关,东道不通,兴乃西归隗嚣。嚣虚心礼请。而兴耻为之屈,称疾不起。嚣矜己自饰,常以为西伯复作,乃与诸将议自立为王。兴闻而谓嚣曰:“《春秋传》云‘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②,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间者诸将集会,无乃不道忠信之言;大将军之听,无乃阿而不察乎?昔文王承积德之绪,加之以睿圣,尚服事殷。高祖征伐累年,犹以沛公行师。今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惟将军察之。”嚣竟不称王。
嚣后遂广置职位,以自尊高。兴复止之曰:“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孔子曰:‘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于人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
侍御史杜林荐之曰:“窃见河南郑兴,执义坚固,宜侍帷幄,典职机密。”乃征为太中大夫。兴好古学,尤明《左氏》、《周官》。世言《左氏》者多祖于兴。
(节选自《后汉书·郑范陈贾张列传》)
【注释】①王氏:王莽,这里指王莽暴政。②嚚:yin,奸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攻杀郡守,兴坐免坐:坐视 |
B.嚣矜己自饰矜:夸耀 |
C.常以为西伯复作作:发作 |
D.嚣病之而止病:患病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大将军之听,无乃阿而不察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B.拜兴为谏议大夫慎勿为妇死 |
C.嚣后遂广置职位,以自尊高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
D.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于人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郑兴劝说隗嚣“不称王”的理由的一项是( )
①诸将集会,无乃不道忠信之言 ②大将军之听,无乃阿而不察
③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 ④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
⑤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 ⑥无益于实,有损于名
A.①②③ | B.①⑤⑥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郑兴喜好古文经学,他钻研《公羊春秋》,造诣高深,与他一起学习的人都以他为师。人们说起《左氏传》时,大多采用他的说法。 |
B.郑兴有政治远见,在众将领都不愿迁都的情况下,指出先平定赤眉然后迁都是本末倒置,并劝说更始帝认清形势,安抚百姓,西进入关,稳定政权。 |
C.郑兴在赤眉军入关东面的道路不通的情况下,往西归附了隗嚣,隗嚣很虚心,以礼相请,而郑兴却认为屈就于他是耻辱的,就推说有病不起来。 |
D.郑兴善于引经据典,他巧妙地引用《春秋传》有关言论来指出隗嚣身边将领心怀异志,并引用孔子的话,批评隗嚣大量设置官职来提高自己地位的做法。 |
断句与翻译。
(1)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而思高祖之旧德也今久不抚之臣恐百姓离心盗贼复起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卧洛阳,庸得安枕乎
②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尚书屯田外郎赠兵部员外郎钱君墓表
欧阳修
君讳冶,字良范,姓钱氏。明道二年六月十一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有二。
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州举进士第一,试礼部高第,遂中甲科。为吏长于决狱,历六县,皆有能政。
潮州自五代时,刘氏暴残其民,君为海阳经年,民归业者千余户,由是海阳升为大县。潮之大姓某氏火,迹其来自某家,吏捕讯之,某家号冤不服。太守刁湛曰:“狱非钱君不可。”君问大姓,得火所发床足,验之,疑里仇家物。因率吏入仇家,取床,折足合之,皆是。仇人即服日:“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某家诚冤。”君即日出某家狱,致仇人以法,举州称为神明。
其佐宣州,数决大狱,及旁近郡狱有疑者,皆归决于君。工部侍郎凌策知宣州,尤称君文学,日:“吏事不足污子,当以文章居台阁。”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初,宣州官岁市茶于泾县,命君主之。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策卒,君叹日:“世无知我者矣。”
在麻城,以茶课岁增五倍,遂迁著作。金堂故多盗,君以伍保籍民,察其出入,凡为盗者,许其徒告以赎罪,盗遂止。会甘露降其县,明年,麦禾大稔,麦一茎五歧、禾一茎五穗者,县人以为君政所致,谓之钱公三瑞。君叹日:“吾知治民尔,瑞岂吾致哉!”县人为君立生祠。如皋民不农桑,以盐为生。君日:“使民足以衣食,盐犹农也。”乃悉求盐利害为条目,民便其利而盐最增积,以石数者至四十五万。君在如皋,时年五十。或叹其仕不达,君日:“使吾政行于民,是达也。”蔡文忠公为御史中丞,数欲引君为御史,会君卒。君平生所为文章三百余篇,号日《晦书》。
(选自《欧阳修集》卷二十五,有删节)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
B.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
C.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
D.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冶家贫好学,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官后历任六县,且都有善政。 |
B.钱冶擅长断案。在潮州因审理一桩纵火案被人称道,在宣州时又多次判决大案。 |
C.钱冶的文章也很出色。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文章,被工部侍郎凌策推荐给台阁。 |
D.钱冶淡泊名利。当别人为他仕途不顺而叹息,他自己更关心政令是否有利民生。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某家诚冤。
(2)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百龄,字菊溪,张氏,汉军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掌院阿桂重之,曰:“公辅器也!”督山西学政,改御史,历奉天、顺天府丞。百龄负才自守,不干进,邅回闲职十余年。
仁宗亲政后,始加拔擢。八年,擢广西巡抚。武缘县有冤狱,诸生黄万镠等为知县孙廷标诬拟大辟,百龄下车,劾廷标逮问,帝嘉之,赐花翎。十年,调广东。南海、番禺两县蠹役私设班馆,羁留无辜,为民害,重惩之;劾罢纵容之知县王轼、赵兴武,严申禁令。寻擢湖广总督。两湖多盗,下令擒捕,行以便宜,江、湖晏然。
十四年,擢两广总督。粤洋久不靖,巨寇张保挟众数万,势甚张。百龄至,撤沿海商船,改盐运由陆,禁销赃、接济水米诸弊。筹饷练水师,惩贪去懦,水师提督孙全谋失机,劾逮治罪。每一檄下,耳目震新。巡哨周严,遇盗辄击之沉海,群魁夺气,始有投诚意。张保妻郑尤黠悍,遣硃尔赓额、温承志往谕以利害,遂劝保降,要制府亲临乃听命。百龄曰:“粤人苦盗久矣!不坦怀待之,海氛何由息?”遂 单 舸 出 虎 门 从 者 十 数 人 保 率 舰 数 百 轰 炮 如 雷 环 船 跪 迓 立抚 其 众 许 奏 乞 贷 死。旬日解散二万余人,缴炮船四百余号,复令诱乌石二至雷州斩之,释其余党,粤洋肃清。帝愈嘉异之,复太子少保,赐双眼花翎,予轻车都尉世职。
十六年,再乞病,回京,授刑部尚书,改左都御史,兼都统。未几,授两江总督。时河决王家营,上游绵拐山、李家楼并漫溢,论者谓河患在云梯关海口不畅,多主改由马港新河入海。百龄亲勘下游,疏言:“海口无高仰形迹,亦无拦门沙堤。其受病在上年挑河二段内积淤三千余丈。又亲至马港口以下,见淤沙挑费更钜,入海路窄。二者相较,仍以修濬正河为便。”诏如议。百龄年逾六旬始生子,值帝万寿日,闻之,赐名扎拉芬以示宠异,勉其尽心治河。次年春,诸工先后竣,漕运渡黄较早,迭加优赉,赐其子六品荫生。洪湖连年水涨,五坝坏其四,诏责急修。百龄以礼坝之决,由于河督陈凤翔急开迟闭,以致棘手, 奏劾之。凤翔被严谴,诉道请开礼坝时,百龄同批允;又讦淮扬道硃尔赓额为百龄所倚,司苇荡营有弊。言官吴云、马履泰并论其举劾失当,命松筠、初彭龄往按。帝意方乡用,议上,专坐硃尔赓额罪,以塞众谤。
十九年,初彭龄奉命赴江苏同查亏帑,议不合。彭龄为所掣,恚甚,遂劾百龄受盐场税关馈遗,按之未得实,彭龄坐诬被谴。二十年冬,病甚,命松筠往代,卒于江宁。帝闻,悼惜,诏复协办大学士,遣侍卫赐奠,许柩入城治丧。仍赐祭葬如例,谥文敏。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三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龄负才自守,不干进干:干预 |
B.粤洋久不靖靖:安定,平定 |
C.粤人苦盗久矣苦:困扰,折磨 |
D.又讦淮扬道硃尔赓额为百龄所倚讦:揭发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单舸∕出虎门从者∕十数人∕保率舰数百∕轰炮如雷∕环船跪迓∕立抚其众∕许奏乞贷死∕ |
B.遂单舸出虎门∕从者十数人∕保率舰数百轰炮∕如雷环船∕跪迓立∕抚其众∕许奏乞贷死∕ |
C.遂单舸∕出虎门∕从者十数人∕保率舰数百∕轰炮如雷∕环船跪迓立抚∕其众许奏∕乞贷死∕ |
D.遂单舸出虎门∕从者十数人∕保率舰数百∕轰炮如雷∕环船跪迓∕立抚其众∕许奏乞贷死∕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百龄是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直到仁宗亲政后才加以提拔,在职位上,政绩斐然,多次得到皇帝的称赞,证明了“公辅器也”这一评价。 |
B.百龄任广西巡抚时,办事雷厉风行,弹劾武缘县知县孙廷标,严惩南海、番禺两县腐败的官吏,并弹劾纵容官吏的知县王轼、赵兴武,在两湖地区抓捕贼寇,使长江、两湖地区安定。 |
C.张保是海上巨寇,百龄到任后,采取措施严厉打击,挫败了贼寇锐气。贼寇要求制府亲自招降,百龄为百姓计,不顾自身危险,亲自去招降。 |
D.百龄在治理水患时,力排众议,结合实际,亲自勘查河道,认真分析,得到切合实际的结论,上疏禀明皇帝后,皇帝同意了他的想法。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保妻郑尤黠悍,遣硃尔赓额、温承志往谕以利害,遂劝保降,要制府亲临乃听命。
(2)百龄年逾六旬始生子,值帝万寿日,闻之,赐名扎拉芬以示宠异,勉其尽心治河。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东坡《志林》云:“白乐天尝为王涯所谗,贬江州司马。甘露之祸,乐天有诗云当君自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不知者以乐天为幸之乐天岂幸人之祸者哉盖悲之也。予读白集有《咏史》一篇,注云:九年十一月作。其词曰:“秦磨利刃斩李斯,齐烧沸鼎烹郦其,可怜黄绮入商洛,闲卧白云歌紫芝,彼为菹醢机上尽。此作鸾凰天外飞,去者逍遥来者死,乃知祸福非天为。”正为甘露事而作,其悲之之意可见矣。
(选自《容斋随笔》)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乐天有诗云当君自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不知者以乐天为幸之乐天岂幸人之祸者哉盖悲之也。请指出白居易积极倡导什么运动?他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根据文意,说说白居易对甘露之变的情感、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林运使墓志铭杨万里
公讳孝泽,字世传,莆田人也。少好词章,卓然自立,一时流辈罔不推表。宣和六年,登进士第。
建炎初,调南剑州顺昌县尉。会有告某贼欲犯城邑,公不谋同僚,不檄旁援,独计以为可先未发禽也,提兵宵征,黎明至其所,贼方槌牛酾酒,聚神祠中,乃突掩之,无一人免者。未几,丁太夫人忧,当论功,而郡僚有沮格者,通判吴建曰:“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是不可不赏!”乃以闻。服除,授左承事郎,监建阳县麻沙镇税。秩满,调泉州晋江县丞。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知漳州,公年弥高矣,听决益精明。北边有衅,敛兵于漳以戍焉。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增餐钱,而州不时给。其徒族立庭下不去,有猘① 色,公不为动,徐曰:若辈欲反,必先杀我。餐钱极无几尔,独不可强取。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而令月庚之,众服其暇。
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赒路界。死不能掩埋者,官为棺敛。部使者上最,进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力辞不就。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训词曰:循良之吏吾所重,止足之人吾所敬,重秘之直吾所惜。朝廷方行综核之政,切齿污吏。有言于丞相者曰:林公虽老,持节乡部,肃清一路,独不可耶?丞相然之,白上,除公本路转运副使。命下,八郡耸然曰:此真监司也。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章再上,朝廷知不可强致,复俾祠禄②,是岁乾道六年也。明年正月十八日疾终,得年八十有三。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南康、临漳岁倚山泽之入以佐公币,公尽捐以俾民。遇过使客,燕享俭而敬,宾亦欣然满意。公自律清苦,一夕视事,竟有持烛送公至闑③内者,公曰:此官烛也,亟命持去。
注释:①猘zhì,狂犬,猛犬。②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③闑,niè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闻闻:让……知道,报告 |
B.故事戍者既行故事:旧例,惯例 |
C.有旨趣公入奏趣:趋向,奔赴 |
D.竟有持烛送公至闑内者竟:事毕,结束 |
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 |
B.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 |
C.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
D.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
林运使为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
(2)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
(3)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①,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③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注①汉文:汉文帝刘恒。②昼:地名。③趯然:跳跃的样子.趯,同“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子何为不豫豫:高兴。 |
B.虽三代何以远过过:过错。 |
C.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略:占据。 |
D.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沮:失望。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欲使其一朝之间 则或咎其欲出者 |
B.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弃甲曳兵而走 |
C.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 |
D.均之二策 |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说明贾生“量小”“识不足”的一项是 ( )
A.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
B.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
C.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
D.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
下列对苏轼所述的主要观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谊的才华足够做国君的左膀右臂,可是终于没被国君重用,原因主要不在国君不识才,而在于贾谊不能自用其才。
D.君子要成就一番远大事业,要等待时机,在时机未到时,要能忍受住困穷,贾谊致命的弱点是不能忍受困穷。
C.像贾谊这样的王佐之才,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前提条件是上得其君,下得其臣,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
D.苏轼的结论是做人君的既得到贾谊这样有抱负、有才华的臣子,就应该避其短,尽早起用,否则,这个人才就会像贾谊一样夭折。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2)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3)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