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中,曾于1792年建立过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但1804年,拿破仑又建立起第一帝国,这一变化中没有实质变化的是 ( )
| A.阶级基础 | B.国家政体 |
| C.政府内外政策 | D.与人民关系 |
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这里的“大变动”主要指 ( )
①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②自由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
③资产阶级控制生产和市场
④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法、德等国确立
| A.①②③④ | B.②④ | C.①④ | D.④ |
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就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钱先生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
|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 B.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
| C.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程度 |
| D.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 |
19世纪上半期,一位英国政论家这样写道:“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段话主要表明( )
| A.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
| B.通过经济的交流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
| C.此时的国际关系格局和谐稳定 |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逐步形成 |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恩格斯所指的“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
| 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
| B.形成了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 |
| C.机器工厂取代手工作坊 |
| D.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 |
《怎样做大国》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
|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
| 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
|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
| 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