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小说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还蕴涵着作者对现实的洞察和批判。这些作品创作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
②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③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④美日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一位年轻旅行者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这位年轻旅行者最可能来自

A.民主德国 B.苏联
C.联邦德国 D.朝鲜

张建国是和新中国同时诞生的,下列关于他经历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1954年,张建国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B.1958年,张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大炼钢铁
C.1976年,张建国参加全国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D.1984年,张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