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由广州起航经澳门为中转港的七条国际贸易航线
航 线 |
出口商品 |
进口商品 |
广州一澳门一(印度)果阿一(葡萄牙)里斯本航线 |
生丝、绸缎、瓷器、砂糖、中药、手工制被单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 |
胡椒、苏木、象牙、檀香和银子,其中以银子为最大宗,仅1585~1591年,运入广州的白银约20万两。 |
广州一澳门一(日本)长崎航线 |
生丝、绸缎、砂糖、铅、棉线、中药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 |
主要是银子。自1585一1640年,从长崎经澳门输入广州购买中国商品的银子达到1489.9万两。 |
广州一澳门一(菲律宾)马尼拉一拉丁美洲航线 |
生丝、丝织品、瓷器、铁锅、糖、棉布、中药等数十种,其中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 |
白银、苏木、蜂蜡、墨西哥洋红等,其中以白银最多。据统计,从1586—1640年,运经澳门入广州的白银达到2025万比索。 |
广州一澳门一(美国)纽约航线 |
丝绸、茶叶和瓷器等。 |
花旗参、皮货、羽绒、棉花、胡椒等。 |
广州一澳门—俄罗斯航线 |
茶叶、生丝等。 |
毛皮货 |
广州一澳门一大洋洲航线 |
生丝和茶叶。 |
|
——据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材料二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一1900)
——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引用贝罗克的计算数据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1750—1900年间英、美、中三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份额变化的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从16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
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也.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三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3分)
(2)材料二中“冲动的办法”和“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分别是什么?依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为什么要调整政策?(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29~1932年和1933~1937美国股市走势有什么不同?指
出20世纪30年美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有何新的突破?(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要建立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员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美国的历程》
材料四“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
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制定法律制度的主要原则。(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洲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新型的共和国”?其“新型”有何特征?(2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中西塞罗观点的认识。(3分)
下列是《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一书目录中列出的最后10件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进程,将上述事件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将每个阶段的名称和事件序号填写在相应表格中。
(2)从事件91至99中任选一件,说明入选理由。
(3)根据上述10件大事概括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实现民主政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不懈追求。
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虏以斗贵人,固何所往而不败?
——选自严复《辟韩》(1895年)
(1)材料中严复认为“西洋之民”和“中国之民”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改变这种状况,维新派提出了哪些政治主张?
(2)依据材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民主宪法。
(五)……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六)保证一切抗
日人民(地立、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人民则有无论何种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利。
——选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3)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民主措施,有何意义。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却“累累如丧家之犬”,失望而归。
(1)孔子的主张为何在当时不被统治者采纳?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2)董仲舒、朱熹是怎样“重新解说”孔子的?
(3)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适应时代的需要怎样“重新评价”孔子?其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