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 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 ,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三国志·吴书》)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遂舍之,嘉亦得免舍:安置住宿 |
B.权怒,收嘉系狱![]() |
C.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戚:亲戚 |
D.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省:省略、减少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 B.②③⑤ | C.②③⑥ | D.②③④ |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2)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崔杼之于,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造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昊。王予之朱方①。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贵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②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
①朱方:地名。②忮(zhì):嫉妒、侵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杼相之相:辅佐 |
B.扌豕崔杼之子扌豕:挑拔 |
C.景公与陈无宇……诛封诛:杀掉 |
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与:结交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庄公死,更立景公得庆封,负之斧质
A. |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 ![]() |
C. | D.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人)得庆封,负之斧质 | B.齐人以为让(鲁) |
C.(卢满嫳)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 | D.(庆封)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组是()
①吾已诛之矣②(崔杼)无归,因而自绞也
③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④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
⑤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⑥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A.①③④ | B.②④⑥ | C.①⑤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杼与庆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用 |
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
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杀身死。 |
D.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兗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二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
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初,诞诳其众云:“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
(选自《宋书•宗悫传》)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为乡曲所称称:称赞 |
B.义恭举悫有胆勇举:选举 |
C.文帝甚嘉之嘉:赞赏 |
D.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隶:隶属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制其形,与象相御/收其异宝杂物 |
B.而悫独任气好武/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 |
C.方丈之膳,以待宾客/悫待之甚厚 |
D.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不以前事为嫌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悫年少志大。叔父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但他不愿“以文义为业”,平时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乡里人对其并不赞赏。 |
B.宗悫作战有勇有谋。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形状大破敌军“大象阵”,战功显赫。 |
C.宗悫同乡庾业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是酸菜、糙米饭。宗悫任豫州刺史后,不计前嫌,反而举荐他任长史。 |
D.宗悫不仅廉洁,而且耿直。攻占林邑,面对珍奇异宝,他一无所取;官府要买他的“佳牛”进贡皇上,他执意不肯,并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居顷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史记•陈丞相世家》节选)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乃谢病 谢病:因病免职。 |
B.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 明习:明了通晓。 |
C.陛下即问决狱 决狱:打开监狱。 |
D.右丞相大惭 大惭:内心悲伤。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功亦不如勃 ┗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 |
B.┏苟各有主者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C.┏陛下不知其驽下 ┗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D.┏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
┗晋于是始墨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陈平处事机敏、有才干的一组是
①愿以右丞相让勃
②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
③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
④宰相者……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⑤君独不素教我对
⑥绛侯谢病请免相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初年,大尉周勃因为平定诸吕叛乱有功,被封为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
B.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向周勃、陈平询问决狱及钱谷出入事,周勃不能回答,陈平则巧妙应对。 |
C.周勃责备陈平为什么平时没有告诉他怎样回答皇帝问话,陈平认为周勃既在相位,理应知道宰相职责。 |
D.周勃自愧不知陈平,主动辞去相位;陈平凭借实力夺回了本属于他的丞相职位。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人。叔父为幽、凉二州都督。家卫州,宗属以伉侠相矜①。济少孤,独好学,以文雅称。居青岩山十余年,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渔。采访使苗晋卿表之,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天宝十载以左拾遗召,未至,而安禄山入朝,求济于玄宗,授范阳掌书记。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②。居府中,论议正直,久之,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济素善卫令齐玘,因谒归,具告以诚。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旧庐。禄山反,使蔡希德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断其头见我。”济色不动,左手书曰:“不可以行。”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后庆绪③复使强舆至东都安国观。会广平王平东都④,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肃宗诏馆之三司署⑤,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授秘书郎,或言太薄,更拜太子舍人。来瑱⑥辟为陕西襄阳参谋,拜礼部员外郎。宜城楚昭王庙堧地⑦广九十亩,济立墅其左。瑱死,屏居七年。大历初,江西节度使魏少游表为著作郎,兼侍御史,卒。
(选自《新唐书· 列传第一一九》)
【注释】
①以伉侠相矜:崇尚刚正狭义。伉,刚正;矜,崇尚。②钧礼:谓以彼此平等之礼相待。③庆绪:即安庆绪,安禄山之子;舆:抬。 ④广平王:即唐肃宗长子李豫,与郭子仪收复两京,后为唐代宗。 ⑤三司署:三司官署。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受理刑狱。⑥来瑱:唐肃宗时先后任陕州、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并充任周围十州的节度观察处置使。 ⑦堧地:空闲、多余之地。堧,音ruán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年伏其仁伏:敬服。 | B.授范阳掌书记授:任命。 |
C.若欧血状,阳不支阳:假装。 | D.或言太薄薄:薄弱。 |
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独好学,以文雅称②天宝十载以左拾遗召③具告以诚④止刀,以实病告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 B.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 D.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十至,坚卧不起不起:指不出来做官。 |
B.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致谒:指传达意思而拜见。 |
C.济引颈待之引颈:仲着脖子。 |
D.瑱死,屏居七年屏居:指独自居住。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求济于玄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密置羊血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②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
③即不起,断其头见我。④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
A.① / ② / ③④ | B.① / ②③ / ④ |
C.① / ② / ③ / ④ | D.①④ / ② / ③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甄济文雅很有名望,但隐居青岩山中。采访使苗晋卿向朝廷上奏章推荐他,后来几个官署五次征召他做官,诏令到了十次,他仍隐居不出。 |
B.由于种种原因,甄济出任安禄山的属官,他能正直论事。在觉察安禄山有反谋已不可劝止的情况下,靠朋友帮助,装病回到卫州旧居。 |
C.安禄山反叛,下令派蔡希德去找甄济出来做官,甄济坚定拒绝,面对屠刀,毫不畏惧,终于感动蔡希德放下了刀,并回报甄济确实有病。 |
D.安庆绪后派人强迫抬甄济到东都安围观。广平王平定了东都,肃宗下令让甄济住在三司署客馆里,褒扬了甄济,羞辱了那些曾任伪职的官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又一年①。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申胥骤谏其王,王怒而杀之,其可乎?”范蠡对曰:“逆节②萌生。天地未形而先为之征,其事是以不成,杂③受其刑。王姑待之。”王曰:“诺。”
又一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对曰:“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王姑待之。”王怒曰:“道固然乎,妄其④欺不榖耶?吾与子言人事,子应我以天时;今天应至矣,子应我以人事,何也?”范蠡对曰:“王姑勿怪。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今其祸新民恐,其君臣上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也,彼将同其力,致其死,犹尚殆。王其且驰骋弋猎,无至禽荒:宫中之乐,无至酒荒;肆与大夫觞饮,无忘国常。彼其上将薄其德,民将尽其力,又使之望而不得食,乃可以致天地之殛⑤,王姑待之。”
(节录自《国语·越语下》)
【注释】
①又一年:指越王勾践回国的第六年,即公元前484年。 ②逆节:反常的迹象,失道的行为,指吴王杀伍子胥这件事。③杂:通“匝”,周而复始,犹今言“反而”。④妄其:“妄”同“亡”,音wú,转折连词,意为“抑或”、“还是”。⑤殛(jí):杀戮、惩罚。选出对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今申胥骤谏其王 (骤:屡次) | B.又使之望而不得食 (望:怨望、怨恨) |
C.而先为之征(征:征兆) | D.妄其欺不榖耶? (不榖:不善。诸侯自称谦词) |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②道固然乎,妄其欺不榖耶?
③王其且驰骋弋猎,无至禽荒。④彼其上将薄其德,民将尽其力。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对文中“人事”一词指代的具体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其祸新民恐,君臣上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 |
B.彼其上将薄其德,民将尽其力,又使之望而不得食。 |
C.稻蟹不遗种,天灾严重,民不聊生。 |
D.吴国君王荒淫无道,以致“禽荒”、“酒荒”、“忘国常”。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彼将同其力,致其死,犹尚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肆与大夫觞饮,无忘国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①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②宫中之乐,无至酒荒。
③今申胥骤谏其王,王怒而杀之。④彼其上将薄其德,民将尽其力。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②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越国大夫范蠡起初认为吴王失道的行为还刚刚萌芽,因而劝谏越王姑且等一等,如贸然攻吴,不仅不能成功,反而会招来害处。 |
B.范蠡后来认为人事一定要和天地相互配合起来,谋吴才可以成功,而现在人事方面条件尚未成熟,因而劝谏越王再等一等。 |
C.越王勾践复仇心切,屡次想攻打吴国,故一再召见范蠡,商议报复吴国的事宜。 |
D.越王认为范蠡对形势的判断未必有道理,是在欺骗自己,所以最终没有听从范蠡的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