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就儒、道二家而言,其思想领域中无论是关于夏代部族联盟和商代方国联盟的历史记忆,还是对西周封建礼乐制度的美化或批判,贵族政治及其文化传统都是他们形成思想主张的历史资源。材料内容表明儒、道二家的思想主张实际上是()

A.对夏代政治制度的批判与继承
B.对先秦时期贵族政治的一种反思与批判
C.对贵族政治的简单重复与再生
D.先秦贵族政治及其文化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表现和延续

墨子认识到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类社会只有从事物质生产才有物质生活,墨子对发展农业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首先,应当开垦荒地。“田不辟,少食。”“安国之道,道任地始。地得其任,则功成;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材料中墨子的观点表明()

A.土地能不能得到合理使用,能不能充分发挥效力,是农业生产能否发展的关键
B.小生产阶层希望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C.统治者应该不违农时
D.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科举制既弥补了统治阶级开放性之不足,又加强了君主至上的专权地位。科举取士是统治阶级用人制度之独创,这种制度自隋唐以来经久不衰,成为中央任命地方官、皇帝钦定朝官的重要途径。材料内容反映了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A.加强君主专制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皇帝掌握了国家的用人权
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从历史角度观察,20世纪末期中国市场化改革得以推动,中国经济“奇迹”得以出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村改革……可以说,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这种认识是基于

A.农村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农村改革成效显著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了城市经济体制
D.农民的选择澄清了人们对计划与市场的认识

苏联农村从1922年到1946、1947年,大饥荒大约平均每隔十一、十二年出现一次,连续发生了三次,造成人口非正常死亡无以计数。这种现象的出现

A.削弱了苏联政权的群众基础
B.主要由于恶劣的气侯条件和自然环境
C.是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
D.与西方大国封锁苏联的政策关系较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