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 A.细菌的大小、颜色、形状 | B.有无鞭毛 |
| C.菌落的大小、颜色、形状 | D.培养基的不同 |
如图所示的某条多肽链中有3个甘氨酸(位于第8、20、23位)参与其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多肽至少含有N原子和O原子各30个 |
| B.形成此多肽时,参与脱水缩合的氨基酸相对分子总量减少了540 |
| C.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一个不是多肽 |
| D.若组成此多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都不变,则它只能构成一种蛋白质分子 |
下列哪一组物质或结构的化学元素组成是不相同的()
| A.乳酸菌的基因与酵母菌的细胞膜 |
| B.蓝藻的核糖体与玉米细胞的细胞壁 |
| C.骨骼肌细胞的线粒体与水绵细胞的染色体 |
| D.花生种子细胞中的脂肪与人体肝细胞中的糖原 |
某种品系的鼠毛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 )
| 杂交 |
亲本 |
后代 |
| 杂交A |
灰色×灰色 |
灰色 |
| 杂交B |
黄色×黄色 |
3/4黄色、1/4灰色 |
| 杂交C |
灰色×黄色 |
1/2黄色、1/2灰色 |
A. 杂交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为纯合子
B.由杂交B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
C.杂交B后代中黄色毛鼠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
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 ( )
|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9∶3∶3∶1 |
| 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
| C.F1产生数目和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 |
| 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
已知玉米的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及比值如图所示,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 A.DDSS×DDSs |
| B.DdSs×DdSs |
| C.DdSs×DDSs |
| D.DdSS×DD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