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解读正确的是( )
| A.“调”是指缴纳一定量的谷物 |
| B.“租”是指缴纳一定量的绢和布 |
| C.“庸”是指缴纳一定的银子代役 |
| D.在租庸调制下农民生产时间具有一定的保证 |
下面是某一时期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分布图。在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突出特点是
| A.发动“冷战”,极力遏制共产主义 |
| B.与欧、日结盟,与苏联抗衡 |
| C.实行战略收缩,改善与华关系 |
| D.推行单边主义,企图独霸世界 |
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充分说明
| A.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一度出现反弹 |
| B.国王违背宪法规定肆意扩张权力 |
| 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渐进性 |
| 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 |
按照罗马法规定,人人都有当选官员的权利,但衣食无靠的贫民,即使被选上了,谁也不可能枵腹从公。因此,这样的机会从不去敲穷苦人家的门。这说明罗马法
| A.形同一纸空文 | B.带有民主因素 |
| C.体现全民意志 | D.违背平等原则 |
1978年10月,广东省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宝安、珠海两县外贸基地和市政规划设想》的报告,提出要在三五年内把宝安、珠海两县建设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相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并成为吸引港澳游客的旅游区,新兴的边防城市。这—报告
| A.是广东省落实中央改革开放决策的体现 |
| B.充分利用了广东经济领先于全国的优势 |
| C.揭开了广东省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序幕 |
| D.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
1911年底,英国《泰晤士报》发文称:“即素轻侮中国之法国巴黎朝报亦力言北京政府为世界所恶,而以民军为能尽其国民之天职。”这表明
| A.列强欲抛弃清政府以寻找新代理人 |
| B.西方国家对辛亥革命持严守中立态度 |
| C.列强在外交上倾向于支持辛亥革命 |
| D.西方社会舆论对辛亥革命持同情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