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夏至日和冬至日甲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完成1-3题。下列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 B.甲地的地理坐标是(23°26′N,15°W) |
C.甲地的气候干湿季分明 | D.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
h的值是
A.23°26′ | B.43°08′ | C.46°52′ | D.66°34′ |
判断图中n与y的关系
A.y="24-n" | B.y="26-n" | C.y="36-n" | D.y=48-n |
据报道美国准备花5年时间,耗资1.25亿美元建南极“高速公路”。这条特殊的“高速公路”起点站是麦克默多,横跨罗斯冰架,越过南极山脉,到达南极点,全程1600千米。读图回答问题。南极“高速公路”起点站麦克默多的纬度大约是( )
A.60°S | B.76°S | C.83°S | D.85°S |
若沿南极“高速公路”从南极驱车前往麦克默多,前进方向是( )
A.先向北,再向西南 | B.先向北,再向西北 |
C.先向东南,再向南 | D.一直向正北 |
图是沿37°N世界某地地形剖面图及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下列因素中,不是影响图示区域降水分布的是( )
A.地形 | B.大气环流 |
C.洋流 | D.太阳辐射 |
图中内华达山脉东西两侧年降水量1 000毫米的地区相对高度大约是( )
A.500米 | B.1 000米 |
C.1 500米 | D.2 000米 |
19世纪中叶以后,北美洲小麦向欧洲倾销。英国、丹麦两国的农业,因谷类作物生产竞争力不高,而纷纷改耕作业为畜牧业。我国加入WTO前,预计粮棉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而花卉、园艺业则有较大的优势。回答问题。导致英国、丹麦两国谷类作物生产竞争力不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光热不足,产量较低 | B.劳动力不足,劳动成本较高 |
C.国土狭小,土地价格高 | D.投资多,能耗大 |
我国入世后,原先预计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花卉、蔬菜出口受阻,受到的冲击反大于棉粮。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市场对花卉、蔬菜的需求量下降 |
B.缺少完善的生产——销售渠道 |
C.我国花卉、蔬菜的生产成本提高 |
D.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
面对入世的挑战,为防止类似北美小麦向英、丹倾销的现象在我国出现,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是( )
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粮棉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
B.提高粮棉进口税,保护本国粮棉生产 |
C.发展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效益 |
D.借鉴英、丹经验,着重发展畜牧业,应对国外粮棉倾销 |
近年来,巴西农业突飞猛进,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牛肉、家禽、大豆、糖、咖啡和橙汁出口国。读巴西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图中a、b、c、d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是()
A.a商品谷物农业、b种植园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原始迁移农业 |
B.a种植园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 |
C.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原始迁移农业、d种植园农业 |
D.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
c种植园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巴西农业迅速发展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热带雨林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 B.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 |
C.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 | D.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碱化 |
图3示意世界四个国家21世纪初期能源消费情况。读图回答问题。
1.图3表明上述国家中()
A.①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C.③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最大
D.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2.四个国家中,能源利用率最高和最低的国家是()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在防止世界气候变暖、节能减排中最应该承担更大义务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