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全球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上海世博会在上海隆重上演。在世博会举办期间,上海市政府进行了大量的安保工作确保世博会的正常举办。有经济学家测算,2010年举办上海世博会将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达到每年0.6%,世博会场馆的建设和投资,将大大促进上海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后续影响将会持续10~15年。参展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达到246个,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促进经济发展。上海承办世博会将是一个难得的重要机遇,将有利于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大大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材料二  在世博申办和成功举办过程中,上海市民全力支持、全情参与;迎世博600天行动中,上海市民更以实际行动作答:“办好世博会,2000万上海市民都是东道主。”在举办过程中,从200万到2000万,申城市民人人都是“志愿者”。上海世博会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志愿者人数最多的世博会。
(1)运用国家职能有关知识说明上海市政府应如何办好世博会?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上海市民应该如何努力为世博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党的十七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全社会法律意识普遍增强,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尤其要注重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8×2=16分)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当前我国应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试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08年2月19日《人民论坛》载文指出,监督职能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能。人大监督代表人民,是最高层次和最具权威性的监督形式。人大监督在推动政府改进工作方面,具有其他监督形式无可替代的作用。人大监督政府的工作,主要是在每年的人大会议召开之时集中进行。这期间,人大会议通过审议政府的工作报告等,进行集体意志的监督。
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表达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
材料二:上海举全市之力力争办好世博:市人大常委会召开2009年度立法计划落实工作会议,其中服务世博方面的项目就有7件,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控制公共场所吸烟条例的制定等;各政府部门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花大力气解决困扰上海城市多年的疑难顽症,以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的切实之举,激发广大群众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更多的市民认同世博、参与世博、服务世博,百万志愿者将走上街头开展志愿服务;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广泛开展“世博先锋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筹办世博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请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8分)

材料一:为了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政府工作提出了“扩内需、保增长”的原则。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中央银行多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盘活资金刺激消费;政府加强食品医药安全检查,让老百姓放心消费;政府投资4万个亿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老百姓安心消费;政府采取措施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的生活消费,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材料二:政府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型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投入420亿用于促进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培训工作,转移就业。
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在“扩内需、保增长”和促进就业方面是怎样履行国家职能的。

2009年12月7—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后,“今天你低碳了吗?”成为人们平常的问候语。一时间“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消费”成为热点名词。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到2020比2005年减排40-45%的承诺。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依据。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怎样才能使我国低碳经济落到实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