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开始了月球之旅。26日控制中心对嫦娥二号卫星实施了降轨控制,卫星成功进入了远月点100公里、近月点15公里的试验轨道,27日开始对月球虹湾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回答问题。
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嫦娥奔月”便演绎了一则美妙的神话。“嫦娥奔月”的美好神话
| A.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 B.它的内容不是客观存在 |
| C.它来源于文学家的创作灵感 | D.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
“月有阳晴圆缺,人在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
| 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 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
从“万户飞天”到嫦娥卫星奔月跨越近六个世纪。“人类探索月球的步子越走越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能指导人们正确的改造世界 | B.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
| C.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 D.人类对太空的认识是无限的 |
嫦娥二号卫星对月球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人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月球表面清晰的呈现在人们眼前。这表明
①仪器设备能延伸人的某些功能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人的认识总是具有局限性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下图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该标志的创作者用韵味十足的书法线条和带有一定象形意味的脚丫,组合成篆书“月”字,暗寓龙的传人登月的梦想。从哲学上看,这一标志的创作说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臆造的 ②来源于艺术家的创意
③是意识能动性的充分体现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06年7月25日 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河南交通安全条例》,将增设“轻微违法行为,警告后予以放行”条款。这一消息透漏后,立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有人认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蚁穴,就能毁掉千里堤坝,一次次小的轻微的交通违法就可能发展到大的交通事故。上述认识的哲学依据是
| A.客观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 B.任何微小的变化最终都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 |
| C.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
| 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质变的发生 |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是一部壮美的史诗,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前无古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浓缩了革命先辈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顽强毅力和大智大勇,以及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成长壮大的强大生命力。从哲学上看,革命前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的斗志,是因为他们
①在困难和挫折中坚信革命前途是光明的 ②坚信精神力量对实践的重大作用
③对待困难和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④认识到实践活动受物质条件制约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006年7月12日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随着政府对非法传销打击力度的加大,一些非法传销机构开始频频“变脸”,他们打着诸如“人际网络”、“人户网卡”之类的新旗号使人上当受骗。“变脸”后的传销
| A.是新事物,因为它的形式是新的 |
| B.是新事物,因为它打着新旗号 |
| C.是旧事物,因为它违背市场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
| D.是旧事物,因为他受到了政府的限制和打击 |
西藏一直有“出国容易进藏难”之说,交通的不便严重制约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006年7月1日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将使这一切发生深刻的变化,它将开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繁荣之路。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 B.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 C.客观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 D.事物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
我国科学家研究表明,鸟类起源于侏罗纪的一只长羽毛的小型兽脚恐龙,到了白垩纪演化出了反鸟类和今鸟类两大支系,所有现生鸟类的共同祖先就是今鸟类。鸟类的演变表明
|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
| B.鸟类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前进的上升的过程 |
| C.没有自然界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 |
| D.事物的运动规律是客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