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合。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隋书·循吏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的名称。 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被嗟异 数:多次
B.以功除岷州刺史 除:授予官职
C.尽用市药 市:买
D.争就使君就:靠近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母氏所养②吾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B.①以勤苦著称②皆以床舆来
C.①因留养之 ②因求假暂归
D.①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②不抚壮而弃秽兮

8.下列句子都有省略,省略对象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母氏)亲授书传                     
②令(公义)受道义 
③每月集御前令(公义)与大儒讲论     
④(公义)从军平陈 
⑤为(病人)迎医疗之                  
⑥侧坐讯问(佐僚)
⑦其乡闾父老遽相晓(公义)曰

A.①②④⑤⑦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但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10.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
②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棗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棗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翻译下列句子
(1)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2)客何为者?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会其怒,不敢献。
刘邦见项羽时所说的那段话,足见他的老谋深算。
他要向项羽表明平等关系的话是:
表示自己有功而不居功的话是:
他掩饰自己政治意图的话是:
他这样说的目的是:
樊哙闯帐,怒斥项羽,而项羽竟然“未有以应”,后说了一个“坐。”这反映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字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遗策
沛公起
杀人如不能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例: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桮”同“杯”)
距关,毋内诸侯
张良出,要项伯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用原文回答问题:
晋秦两国围郑的原因是
郑伯请烛之武出使秦,开始时烛之武并没有接受,烛之武推辞的原因是
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左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请于武公亟:多次
B.大不过参国之一都:大概
C.蔓难也图:对付
D.国不堪贰:从属二主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所以不喜欢庄公。
B.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太叔。
C.当子封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人,势力虽大,反会崩溃。
D.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打算作为内应为太叔打开城门。

填空:
多行不义,
翻译下面三句话。
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②厚将得众
③公伐诸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