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左 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 ,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亟请于武公亟:多次 |
B.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都:大概 |
C.蔓难图也图:对付 |
D.国不堪贰贰:从属二主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所以不喜欢庄公。 |
B.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太叔。 |
C.当子封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人,势力虽大,反会崩溃。 |
D.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打算作为内应为太叔打开城门。 |
填空:
多行不义, 翻译下面三句话。
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②厚将得众
③公伐诸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①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有何阙焉?
[注]①滫瀡(xi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将吊而更以贺也吊:慰问 |
B.于是有水火之孽孽:灾祸 |
C.非特负足下也特:只,仅仅 |
D.宥而彰之宥:藏 |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以不给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
B.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
C.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D.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若入前为寿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参元家遭遇了火灾,家里被烧得干干净净,连烹调用的东西都没了。 |
B.作者对王参元家遭遇火灾的态度,先是大惊,然后又觉得疑惑,最后大喜,因为这一场大火将给王参元带来好的名誉。 |
C.作者曾经想对别人讲明王参元遭受诋毁排挤的情况,却遭到了他人的嘲笑。 |
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也对当时官员选举任用中,贿赂盛行和清廉官员受诬陷的现实进行了讽刺。 |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京 城 人 多 言 足 下 家 有 积 货 士 之 好 廉 名 者 皆 畏 忌 不 敢 道 足 下 之 善 独 自 得 之 心 蓄 之 衔 忍 而 不 出 诸 口 以 公 道 之 难 明 而 世 之 多 嫌 也。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2)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沈璋字之达,奉圣州永兴人也。学进士业。迪古乃军至上谷,璋与李师夔谋,开门迎降。明日,择可为守者,众皆推璋,璋固称李师夔,于是授师夔武定军节度使,以璋副之。授太常少卿,迁鸿胪卿。丁母忧,起复山西路都转运副使,加卫尉卿。从伐宋。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
太行贼陷潞州,杀守姚潘,官军讨平之,命璋权知州事。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初,贼党据城,潞之军卒当缘坐者七百人,帅府牒璋尽诛之,璋不从。帅府闻之,大怒,召璋呵责,且欲杀璋,左右震恐,璋不动,从容对曰:“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拜少大夫,知潞州事。百姓为之立祠。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
时介休人张觉聚党亡命山谷,钞掠邑县,招之不肯降,曰:“前尝有降者,皆杀之。今以好言诱我,是欲杀我耳。独得侍郎沈公一言,我乃无疑。”于是,命璋往招之,觉即日降。
转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迁利涉军节度使,为东京路都转运使,改镇西军节度使。天德元年,以病致仕。卒,年六十。
子宜中,天德三年,赐进士及第。
赞曰:危难之际,两军方争,专城之将,国家之轻重系焉。李师夔非有君命,为众所推,又能全活其人,犹有说也。沈璋以片言降张觉,一善足称,何可掩也。
(节选自《金史•沈璋传》)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 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
B.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 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
C.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 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
D.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 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
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凡应试者、中试者皆称进士。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 |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C.缘坐,是指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一项特殊归责原则。 |
D.致仕,即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璋为人谦恭,以国事为重。迪古乃的军队到达上谷,选举守将,他坚持推举李师夔;为母守丧未满,就加入征伐宋的大军。 |
B.沈璋为政有方,敢于担当。他主持潞州事务,采取措施,安定了百姓;后因未服从帅府命令,帅府欲杀他,他却从容地说这是职责所在。 |
C.沈璋深得众望,得到朝廷认可。他挽救了士兵,朝廷嘉奖他;担任太常少卿时,张觉不肯受降朝廷,他前往招降,张觉当天就投降了。 |
D.沈璋功业有成,以病致仕。他后来转任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平阳同知尹,升任利涉军节度使等职;因病辞官,去世,儿子封赐进士。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
(2)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宋绶,赵州平棘人。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绶幼聪警,额有奇骨,为外祖杨徽之所器爱。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年十五,召试中书,真宗爱其文,迁大理评事,听于秘阁读书。大中祥符元年,复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与父皋同职。
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绶奏言:“唐先天中,睿宗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处分军国重务,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非军国大事,除拜皆前殿取旨。”书上,忤太后意,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复加翰林侍读学士。
有诏罢修寺观,而章惠太后以旧宅为道观,谏官、御史言之。帝曰:“此太后奁中物也,谏官、御史欲邀名邪?”绶进曰:“彼岂知太后所为哉,第见兴土木违近诏,即论奏之。且事有疑似,彼犹指为过。或陛下有大阙失,近臣虽不言,然传闻四方,为圣政之累,何可忽也。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何若动无过举,使无得而言哉?”
郭皇后废,帝命绶作诏曰:“当求德阀,以称.坤仪。”既而左右引富人陈氏女入宫,绶曰:“陛下乃欲以贱者正位中宫,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后数日,王曾入对,又论奏之。帝曰:“宋绶亦如此言。”时大臣继有论者,卒罢之。
帝春秋富,天下久无事,绶虑宴乐有渐,乃言:“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臣愿饬励群司,不以承平自怠。”再迁吏部侍郎。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复召知枢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时绶母尚在,绶既得疾,不视事,犹起居自力,区处后事。
(节选自《宋史·宋绶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 常:依据 |
B.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除: 任命 |
C.当求德阀,以称.坤仪称: 适合 |
D.事至而应,不亦殆欤殆:危险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 |
B.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 |
C.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 以献。 |
D.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绶十五岁的时候,皇帝召来面试中书,真宗喜爱它的文章,升为大理评事,任其在秘阁读书。 |
B.当时太后掌权,垂帘断事,宋绶援引旧有制度,上奏书提出不同意见,违背了太后的旨意,后来被调出朝廷任职应天府。 |
C.宋绶、王曾和许多大臣相继反对皇帝让近臣介绍陈氏富人家的女子做皇后,认为这和以前的诏令相违背,皇帝只好作罢。 |
D.宋绶认为祸害往往在所忽略的方面滋生出来。所以,应该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就严加防范,在坏事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消除它。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
(2)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
南桔北枳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齐人也,坐盗() ②其实味不同()③得无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幼勤经史,长而沉雅清峻,宗于虚玄,以近属陪位,累授开封尉。时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勉与联尉卢成轨等,并有擒奸擿伏之名。
至德初,从至灵武。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曰:“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曰:“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晬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曰:“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晬,飞表上闻,晬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晬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晬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时称知人。
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十一年,诏加勉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建中四年,李希烈反,寇汴州。勉城守累月,救援莫至,谓其将曰:“希烈凶逆残酷,若与较力,必多杀无辜,吾不忍也。”遂潜师溃围,南奔宋州。既至朝廷,素服请罪,优诏复其位,勉引过备位而已。
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除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以杞邪佞蠹政,贬未塞责,停诏执表,遂授澧州别驾。他日,上谓勉曰:“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状乎?”对曰:“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累表辞位,遂罢知政事,加太子太保。贞元四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三一)下面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晬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 |
B.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晬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 |
C.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晬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 |
D.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晬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 |
下列各组句加点的字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时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
B.勉乃哀之,上言曰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C.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 常以身翼蔽沛公 |
D.晬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勉是郑王李元懿的曾孙,在开封任职时,和同任县尉的卢成轨等人,都有擒拿奸邪、揭发恶事的名声。 |
B.李勉认为把叛军俘虏一概处死,不利于国家剿除元凶,劝肃宗网开一面,给那些洗心革面、愿意归顺的人一条生路。 |
C.李勉为受诬陷的王晬辩诬,使他免除了死罪,后来王晬还凭着自己的才能一再迁升,有很好的官声。 |
D.李勉不愿曲意迎合权臣李辅国,受到他的压制;又因为他坚持正义,贬了卢杞的官,被皇帝疏远,于是多次上表辞职。 |
下面关于文言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唐肃宗时期州郡长官为刺史。 |
B.优诏,由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
C.至德,唐肃宗在位时的一个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 |
D.表: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
翻译下面句子成现代汉语。
①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
②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