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已形成从沿海到内陆全面开放的格局。 根据材料完成:
材料一 我国甲、乙两地区示意图。
|
材料二 甲地区所在省份棉花总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球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左右,与长江中下游流域、黄河流域并称中国三大产棉区。该区棉花已连续多年获总产、单产、商品出口率、调出量、人均占有量五个中国第一。
能源消费构成比重(%) |
三大产业结构(%) |
第二产业比重(%) |
|||
原煤 |
47.8 |
第一产业 |
17.8 |
轻工业 |
8.4 |
原油 |
23.9 |
第二产业 |
46.8 |
重工业 |
91.6 |
天然气 |
24.1 |
第三产业 |
35.4 |
\ |
\ |
水、风电 |
4.2 |
\ |
\ |
\ |
\ |
材料五 喀什经济特区,来自新疆地区代表在2010年两会正式提交的设立提案,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区位优势明显。
(1)据图说明甲、乙两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甲地城市多分布在 ;
乙地城市多分布在 。
(2)据图甲说明,该地区棉花种植区主要分布在 ;
分析其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3)据材料三简要分析,说明广州、阿克苏全年水分盈亏情况及原因。
广州 季水分盈余最多,原因: 。
阿克苏夏季水分亏损最多;原因: 。
(4)图乙区域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试分析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
(5)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据表中信息说明甲地所在省份要达到上述目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0分)【地理一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黑井镇距昆明200多千米,因盛产贡盐,明代起就吸引商贾马帮而富甲一方。民国后,随省内外盐业发展,昔日辉煌连渐没落,却留下了唐宋风貌的坊巷、明清风格的民居、碑刻、古盐井、煮盐炉灶等。如今有“千年盐都”美称的黑井镇已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为知名旅游品牌。
(1)分析黑井镇存有较多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4分)
(2)指出该地旅游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6分)
(18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报道,近几年印度尼西亚逐步限制镍矿以原矿的形式出口,这对我国镍矿进口造成明显影响。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相关企业应在印尼办厂,精炼后再销往国内。下图为印度尼西亚镍矿资源分布图。
(1)说明印度尼西亚限制镍矿石出口的主要目的。(9分)
(2)分析我国镍矿企业积极到印度尼西亚投资建厂的主要原因。(9分)
(24分)陕西省自然环境多样,历史悠久,西安(古称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下图为陕西局部地区示意图,下图为某野外考察组绘制的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的北坡出现多个三角形的山崖(如图),试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2)秦岭山脉对气流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分析其对南北两侧气候的影响。(6分)
(3)郑国渠兴修于公元前206年,西引泾水,东注洛水,穿行于渭北高原脚下,灌溉了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据图说明郑国渠选线的优越性。(6分)
(4)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主要有灌溉、航运和水能开发等。某班学生对图示区域河流开发进行探讨,提出下列两种观点。请选择其一,判断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6分)
观点一:渭河平原地区经济发达,交通运输量大,应大力发展渭河航运业,以缓解运输压力。
观点二:北部高原区地形坡度大,应大力开发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保护高原区植被。
滇越铁路是中国目前使用时间最长的铁路,建于1903~1910年,全长854千米,工程艰巨浩大。读滇越铁路走向及某路段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在河口车站,某旅客看到烈日下的电线杆没有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年中当地只有一次观赏机会 |
B.此日是当地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
C.此日昆明白昼时间比河内略短 |
D.此时刻昆明与河内的太阳方位大致相反 |
图中M—N段铁路绕行Q地,主要目的是
A.减小铁路坡度 | B.连接更多聚落 |
C.降低工程造价 | D.避免植被破坏 |
沿着这条铁路旅行,可能观赏到
①初夏草原望无际②入冬山麓落叶飞③峡谷热带丛林密④高山针叶松林翠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
春雨 |
夏雨 |
秋雨 |
冬雨 |
华北平原 |
9.8 |
73 |
13 |
4.2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22 |
45 |
18 |
15 |
华南 |
11 |
43 |
39 |
7 |
⑴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的地区,分别说明其干旱形成的季节及自然原因。
⑵请你为减轻我国旱灾提出相应的措施。(9分,回答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