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
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 和Br-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还
原性I->Fe2+>Br->Cl-)
| A.7∶1 | B.7∶3 | C.7∶2 | D.7∶4 |
(届广东省十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理综化学试卷)
下列陈述I、II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
陈述I |
陈述II |
| A |
Fe3+有氧化性 |
实验室常用KSCN溶液检验Fe3+ |
| B |
SO2有较强的还原性 |
SO2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 C |
Mg有还原性 |
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备Mg |
| D |
浓H2SO4有吸水性 |
浓H2SO4可用于干燥氨气 |
(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理综化学试卷)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浓FeCl3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制备Fe(OH)3胶体 |
| B.将混有少量HCl的CO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HCl |
| C.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 溶液的pH大小,可比较非金属性: S>C |
| D.用AgNO3溶液鉴别Na2SO4溶液与NaCl溶液 |
(届辽宁省东北三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A |
将盛有CH4与Cl2的集气瓶放在光亮处一段时间 |
气体颜色变浅,瓶内壁附有油状物 |
| B |
将乙烯在空气中点燃 |
火焰呈蓝色并伴有黑烟 |
| C |
向盛有苯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充分振荡 |
液体分层,溶液紫色褪去 |
| D |
将蔗糖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水浴加热,取反应后的溶液少量,加入几滴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 |
出现砖红色沉淀 |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A |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 溶液和CuSO4溶液 |
均有固体析出 |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
| B |
向溶液X 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溶液X 中一定含有SO42- |
| C |
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 |
出现白色沉淀 |
H2SiO3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 |
| D |
向浓度均为0. 1 mol·L-1 NaCl 和NaI 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
出现黄色沉淀 |
Ksp(AgCl)>Ksp(AgI) |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2图3图4图5
| A.用图2 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
| B.用图3 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
| C.用图4 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
| D.用图5 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