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卯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乃见丞相斯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扶苏发书,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乃系诸代。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乃吞药自杀。
扬子 ①《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堑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②,力不足而尸有余,忠不足相也,”
臣光③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之。
(选自《资治通鉴·秦始皇三十七年》)
【注】:①扬子,即扬雄。②指修长城。③光,即司马光。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君审计而定之审计:仔细考虑 |
B.以兵属裨将王离裨将:副将 |
C.扶苏发书发书:打开诏书 |
D.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节行:节制行为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胡亥、赵高、李斯合谋陷害蒙氏兄弟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①诸将相莫敢与之争②毅当高法应死③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④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⑤其势足以倍畔⑥积功于秦三世矣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⑥ | D.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家三代忠信,为秦建立功业,为此蒙氏兄弟深得始皇的尊宠和信任,蒙恬在外统兵三十余万针守边关,蒙毅在内参与商议国事。 |
B.胡亥继位前慈仁笃厚,并能采纳赵高、李斯等人的正确意见;继位后却暴戾恣睢,拒绝子婴的善意劝谏,杀死蒙氏兄弟。 |
C.赵高心怀叵测,既诱引胡亥,又挑拨李斯,合谋陷害蒙氏兄弟,实属子婴所谓的“无节行之人”。 |
D.蒙恬自知必死却还奉守节义,于家不敢辱没祖先的教诲,可谓之“孝”;于君“不忘先帝的恩德”,可谓之“忠”。 |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
(2)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夫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 “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延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饁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
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碑铭。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 (宋濂《阅江楼记》)
【注】 这篇散文是奉明太祖朱元璋的旨意而作的。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 南罔:无。 |
B.以俟夫一统之君俟:等待。 |
C.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致:取得。 |
D.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推:推辞。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必悠然而动遐思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B.今则南北为一家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C.无不寓其致治之思不知东方之既白 |
D.而登于衽席者也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江楼位于狮子山上,因这里地势雄伟,景色壮丽,皇帝下诏令而建造,目的是与百姓共同分享游览的乐趣,作者奉命为其写记,并给它取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叫做“阅江楼”。 |
B.那临春楼、结绮楼,不是不华美;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欣赏管弦发出的淫靡之音,藏匿燕赵美女的,转瞬之间人们就会为之感慨。这些内容从反面议论,对明太祖暗含劝勉意,写得含蓄而隽永。 |
C.本文充满了大量的对明王朝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但在盛赞朱元璋文治武功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劝勉皇帝励精图治,以国计民生为重,这在应制文章中是难能可贵的。 |
D.本文写景、叙事与议论三者紧密结合,穿插自然,语言简洁精当。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材上也取舍得当,至于其他那些如流连风光景色的言辞,都略去不写,是生怕对皇上旨意有所亵渎。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2)“此朕德绥威服,延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论语》)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老子》第二章)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孔子和老子什么样的治国之道。
孔子:老子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你认为“庶人不议”是指“庶人不敢议”还是“庶人无可议”。请作比较评析。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然后回答小题。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何晏《论语集解》)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杨伯峻《论语译注》)以上三段话均是对《论语》中某一段话的注译,请写出这一段话。
结合上面材料,简述你对“和”与“同”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鹖,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于材也。予视其黟然黑,衺①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其器有四:弦、轸、徽、越。弦以被音,轸以机弦,徽以比度,越以亮节。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故弦取其韧密也,轸取其栝圆也,徽取其数次也,越取其中疏也。今是琴,弦之韧,疎,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疎,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隘,故声应沉伏。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蟠纡纶囷,璀璨岪郁,文炳彪凤,质参金玉,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衺然,为腐材置物邪!”
“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如常以求固执缚柱以求张弛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直木轮,屈木辐,巨木节,细木欐②,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信以居之,知以行之,义以制之,谦以保之。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选自《四库全书》本《何大复集》)
[注]①衺(xié),同“邪”,不正。②欐(左木右丽,lì):屋的栋梁。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尤:特别。 |
B.凡攻琴者攻:制作。 |
C.桐之生邃谷邃:深远。 |
D.何至黟然衺然黟:黑色。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B.风雨之所化/杳不知其所之也 |
C.为腐材置物邪/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D.操之以劲/以相如功大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琴》既是一篇关于制琴、弹曲的音乐论说文,又是一篇借喻制琴弹曲的规定、要求,来阐述人生经验的哲理文。 |
B.为了加强说理的鲜明性,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琴不中用,客人“病于材”,主人“尤夫攻之者”,这是两种观点的对比,而以后者作为铺垫来反衬前者。 |
C.文末“改弦更张”一词,这里是语意双关。意为一面说琴,一面说戴仲鹖听了何子的话以后改变了看法。 |
D.作者认为制琴一要慎重选择合适的材料,二要按照规格制作琴的各种配器;弹琴则出手要有劲,候时要有顺序,收势要有容量。并从制琴论及为人。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吾 观 天 下 之 不 罪 材 者 寡 矣 如 常 以 求 固 执 缚 柱 以 求 张 弛 自 混而 欲 别 物 自 褊 而 欲 求 多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2)信以居之,知以行之,义以制之,谦以保之。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