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制度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障。周朝统治维持800年之久,其主要的制度保障是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郡县制 ④中央集权制度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③ |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
|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
B.制度是 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C.古代美洲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 受新事物 |
|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
该图是今天江南农村仍比较常见的铁犁,铁犁在汉代的重大改进之处是代码:
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有“半球化”,只有到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 ( )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 C.两极格局的存在 |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
| B.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
| C.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
| D.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
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8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每年一个评估报告。其中1958年的评估报告认为,中苏的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致,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政治目标一样,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都是美国人。这表明该报告:( )
| A.忽视了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 |
| B.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 |
| C.正确预见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 |
| D.正确指出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