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英国“棉都”曼彻斯特“是做赚钱生意的地方……从这肮脏的下水道流出人类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从这油腻的阴沟中流出纯质的金子。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备,也最粗野;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对此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

A.公共设施尚不完善 B.人民素质有待提高
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工业革命带来双重影响

19世纪的英国人“以分钟、秒为单位”,“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钟表的发明是生活节奏加快 B.工业革命导致时间观念加强
C.资本家严格厂规使工人压力增大 D.社会进步促使人们观念更新

马克思认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段话主要强调的是殖民掠夺()

A.给亚非拉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B.有利于落后地区旧制度的瓦解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D.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两国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
C.第③段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殖民霸权的是英国
D.第④段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某个时期,贸易活动的特色“商业、战争、海盗三位一体”。这时国家认为谁能独占价格最贵的商品,谁就能够成为最富强的国家;各国为获得珍贵商品,经常不择手段,贸易往往沦为抢劫行为,这种行为甚至与国家权力相连,而变成一种爱国行为。最符合该描述状况的是()

A.13世纪,威尼斯与阿拉伯的贸易关系
B.15世纪前期,明朝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朝贡贸易
C.16至17世纪,英国与西班牙、荷兰的贸易竞争
D.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中国沿海的贸易策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