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二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何不同?各出于何种考虑?
(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开发浦东的设想。但却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这两种命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亚一些国家经济出现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材料一 1965年独立之初,新加坡政府采取了走“工业化道路”的发展路线。并提出“出口主导”战略,其经济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国家走向富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材料二从l962年开始在不到40年之中,韩国取得了被誉为“汉江奇迹”的经济成就。韩国政府提出“出口第一主义”、“先工业化后农业现代化”的策略。至2002年韩国的国民总收入由2 3亿美元增加到4,770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由87美元增加到1 0,013美元。
新加坡、韩国的经济发展道路被学者称为东亚发展模式。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和韩国政府在经济腾飞中发挥的共同作用。
在近代历史上,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举出晚清时期不平等条约的三类条款,分别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不平等条约 |
影响 |
|
例 |
战争赔款 |
加重人民负担,造成中国财政状况恶化和发展资金流失 |
1 |
||
2 |
||
3 |
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材料二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乃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金史·世宗纪》
材料三 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初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
(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不同文明的发展、交融,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演进史。
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原文明不断和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文明相互交往、吸收和融合,从而凝聚成中华文明。
(1)列举唐朝时期,西藏地区接受中原文明成果的史实,并分析唐、吐蕃文明交融成功的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是伴随着“血与火”的殖民扩张和商业贸易走向世界的。
(2)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西方文明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对亚洲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西方文明强势而来,国人逐渐意识到自己落后,并开始了对西方文明由被动到主动吸收的过程。在政治制度方面,更是经历曲折。
材料一 19世纪就九十年代,郑观应认为“故欲藉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自有议院,则昏爆之君务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之民无所积其怨”“苟欲安内攘外,……其必自设议院矣。”
材料二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主要规定有“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3)指出上述材料对议院与君主关系的认识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相同认识形成的原因。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4)在20世纪50年代和1978年后,我国曾两次借鉴国外发展经济的模式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学习对象 |
学习内容 |
主要实践 |
自我完善 |
苏联 |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
提出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
|
西方 |
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自主经营,实现经济特续增长 |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为寻求实现国家现代化,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曾有过那些探索?其结果如何?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过哪些重大决策?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