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作为“战争”的对立物,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最基本理想之一。
材料 回顾人类战争与和平的历史运动,二战使得制约与控制战争的因素上升到主导地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但另一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军备竞赛仍然没有停止,核 “达摩克利斯剑”仍然悬挂在人 类的头上,变异性的战争暴力(国际恐怖主义等)仍在扩散,作为当代战争重要根源的霸权主义 仍在肆虐,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我们应该看到,导致战争与维护和平的因素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和平与发展,和平与民主,和平与世界的公正平等,都是不可分割的,而恰恰在这些方面,世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l世纪的世界仍然处在矛盾、斗争和震荡之中。
——摘编自李巨廉《战争与和平历史运动的转折——个中国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思考》
(1)虽然制约战争的因素上升到主导地位,但人类距离普遍、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当今世界的战争与和平运动发生了怎样的重大转折?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应当追求怎样的和平理念?
彩虹是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
(2)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共15分)
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年—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3℅—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平均每年24个;1914—1918年,5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1912年为80万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
材料三: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多日元,1919年增至14.7亿多日元。同期,美国的对华贸易额由1913年的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的1.08亿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136个增至309个,并攫取在华修建1500里铁路等特权。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材料三、四均摘自陈真、姚洛著《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依据材料一和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民族工业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之现象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1991年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签署条约,进一步阐明了建立经济货币联盟的主张。条约首先在总则中明确了:(1)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针对成员国本着开放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所拟定的共同目标,制定共同的经济政策;(2)规定各成员国的货币兑换率,以便实行单一的货币――欧元;(3)制定并且实行单一货币和统一的货币兑换率政策,以保障价格的稳定;(4)建立一个旨在制定和执行欧共体货币政策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
材料二:欧共体首脑会议在签署的条约中还规定的目标包括:(1)促进平衡持久的经济和社会进步,达到该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建立一个没有内部边界的欧洲共同体,加强经济社会一致性;(2)在国际上,作为一个政治同盟,通过实行包括拟定共同防务政策在内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伸展自己的立场;(3)实行联盟公民权制度以加强成员国国民的权利和利益的保护;(4)在内部事务和司法方面密切合作。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出该条约规定了哪些基本内容?这些内容表明了欧共体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欧共体的发展有什么变化趋势?其基本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说出欧共体的前身和后身分别是什么组织?
(4)简介欧共体在世界经济政治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注:1952年工业比1949年增加187%农业增加50% 。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2)材料三读下表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21世纪以来,该现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此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开创的重要政治制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国家
对我们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评价非常高,甚至有人说,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同四大发明一样,对西方影响非常大。据此回答:
(1)科举制正式形成于哪一朝代?它基于一种什么原则为西方大力推崇?
(2)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的实行有何进步意义?
(3)有人说:现行高考制度仍然有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子。你是否同意此观点,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