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二倍体水稻的抗病(A)对感病(a)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
(1)现有多株感病无芒的水稻植株,对其进行射线处理后,再进行自交,结果后代出现少量抗病无芒的个体。由此可推测,抗病个体的出现是发生了              的结果,其实质是射线诱导感病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                       
(2)在适宜时期,取上述诱变所得的杂合抗病无芒(Aabb)个体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对获得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若这些植株均自交,同一植株的所有子代的性状表现       (一致/不一致),所有植株的所有子代的性状在子代群体中表现    (一致/不一致)。
(3)在培养过程中,除得到单倍体植株外,还可得到一部分由花药壁细胞(体细胞)直接发育成的植株,这些花药壁植株表现为       (可育/不育),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4)现有甲、乙两棵抗病无芒的植株,甲植株由花药壁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乙植株为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所得植株。为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病无芒品种,应选上述植株中的       植株进行育种。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在夏季睛朗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请观察后回答:

(1)曲线AB段表明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强度____。
(2)对于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解释是:由于中午____作用过强,叶片的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____供应大量减少,以致____反应阶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________的形成大为减少。
(3)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以致光合作用____反应产生的____、____减少,因而影响碳反应的进行。

某学生研究温度对A、B、C三种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酶的最适温度是___℃;在37℃时,B酶活性____(最高、最低);该同学____(能、不能)得出C酶的最适温度是60℃的结论。
(2)研究发现,在冷水环境中常可分离出嗜热微生物,而在热泉中却没有嗜冷微生物。原因是温度过高导致酶的结构____;而低温导致酶的活性____。

下面是表示某家系中白化病发病情况的图解,问:

(1)该病属于____(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2)I1和I2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
(3)如果I1和I2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_。
(4)Ⅱ3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它是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

根据下图所示的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填写有关内容。

(1)该生物的基因型是______;
(2)等位基因是______和______;
(3)在减数分裂时,能产生__种配子,其测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______。

下面是DNA的分子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1、2、4的中文名称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基之间通过____连接成碱基对;
(3)此结构中含有___个脱氧核苷酸。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