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在一首诗中写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的做法是 ( )
A.设置殿阁大学七以备顺问 | B.选拔翰林院官员人值文渊阁 |
C.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
下列对我国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 | B.中央权力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小 |
C.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 D.中央集权趋弱,地方独立性增强 |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 |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 |
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 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
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 B.过去的丞相大多平庸无能,败坏风气 |
C.发展社会经济的需要 |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 |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 B.中央集权 |
C.监察权力 | D.对农民的控制 |
唐朝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 |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
C.减少决策失误 |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