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希望“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体现老子
A.不满现实社会 | B.怜悯农民处境 |
C.不善人际沟通 | D.遭到君主迫害 |
据史料记载,太平军入城刚一个月,敌人威胁尚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扩建了金碧辉煌的天王府。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
图1:洪秀全故居图2:南京天王府的石舫
A始终体现农民的根本利益 B一直保持农民革命本色
C没有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 D不重视政权内部的团结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① 实现国共合作② 领导秋收起义③ 提出“新三民主义”④ 颁布《临时约法》
A ①③B ①②C ①④D ③④
使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瓜分之说不啻梦呓”的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 虎门销烟② 签订《南京条约》③ 签订《马关条约》④ 香港回归
A ①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