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力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回答1—3题。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a、b为地面,则
A.一般来说,a处为多雨地带,b处是少雨地带 |
B.b处气压低于c处 |
C.③气流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偏转成西北风 ,南半球偏转成西南风 |
D.a气压带与③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 |
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a、b为地表,则
A.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作用和陆地水蒸发 |
B.环节③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 |
C.环节①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
D.a为海洋,b为陆地 |
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
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
C.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荒漠 |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
读北半球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小题上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南,再向西南 | B.向北 |
C.先向北,再向东北 | D.向南 |
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278米 | B.150米 | C.400米 | D.199米 |
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区域的东面临海,当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时,冬季不能看到但夏季能看到日出的点是
A.甲村 | B.②地 | C.①地 | D.乙村 |
下图中,甲图示意世界某国主要城市分布,乙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主要城镇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关于图中城市(镇)分布及主要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
B.乙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因为河谷地区水运便利 |
C.乙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因为河谷地区热量充足 |
D.甲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因为高原地区光照充足 |
甲图中所示国家和我国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A.城市化水平高 | B.城市化速度快 |
C.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 |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下图中虚线是某岛屿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a<b<c。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该火山喷发时最有可能的季节是
A.春季 | B.冬季 | C.秋季 | D.夏季 |
下列关于该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终年温和多雨②适宜生产柑橘、葡萄
③植被具有耐旱特征④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
A.②④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分别是
A.雨水、雨水 |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
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
该河流沿岸植被很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B.温带落叶阔叶林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亚寒带针叶林 |
不同的温度带与不同的干湿地区相互组合,造就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区。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寒温带 |
a |
b |
c |
d |
中温带 |
e |
f |
g |
h |
暖温带 |
i |
j |
k |
l |
亚热带 |
m |
n |
o |
p |
热带 |
q |
r |
s |
t |
湿润区 |
半湿润区 |
半干旱区 |
干旱区 |
j气候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华南地区 | B.华北地区 | C.西北地区 | D.青藏地区 |
对于l气候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绿洲农业是该区重要的农业特色 | B.该区主要位于高原 |
C.影响该区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沙尘暴和地震 | D.该区河流仅有冰川融水补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