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10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日本为18.5%,而作为文化大国的中国这个比例偏低。截至去年,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产业单位创造增加值近507亿元,但中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38%,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有关文化的内容单独成段,文化产业也随之上升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地位。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说发展文化产业有何意义?﹙9分﹚(3)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说如何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近几年,家庭农场蓬勃兴起。某农大毕业生小乐想回乡创办家庭农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乐调查了当地家庭农场经营情况后发现:多数农场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知名度,抗市场风险能力低;大部分农场主文化水平不高,习惯用传统方式经营管理;雇工劳动技能水平有限,农场劳动生产率低下……
(1)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这一调查结果对小乐创办家庭农场有何启示?
材料二: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家庭农场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为了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关方面对科研资金进行了系统整合,避免资金使用的碎片化;针对科技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分类资助。
(2)根据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在促进科技发展过程中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山东省不断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步伐。
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超过1 200亿元,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较低。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8.52%,占GDP的比重仅为3.12%,距离5%的支柱产业标准还差近2个百分点,而且75%以上的增加值来自传统产业,知识密集、附加值高的核心文化产业比重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结合材料,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山东省支柱性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4年的APEC领导人服装是一系列展示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其根为“中”,“中”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明;其魂为“礼”,“礼”代表的是中国礼仪文化;其形为“新”,“新”代表的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合此三者,谓之“新中装”。
2014年的APEC领导人服装的主要面料是宋锦。宋锦起源于宋代,发源地在中国的苏州,故又称之为“苏州宋锦”。2009年,宋锦被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逐渐走向全球。
2014年APEC服装设计不仅体现中国元素,彰显东道国的文化内涵,展现大国风范,又尊重和融入其他国家及民族的元素,让各国领导人各有其美,和和美美,同时在对中国元素的使用上,用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手法来表现。
材料二:亚洲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如何巩固亚洲和平发展局面,进一步凝聚亚洲国家共识和力量,实现整体振兴,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课题。为此,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合称为“一带一路”。2015年,“一带一路”将从顶层战略构想阶段步入务实合作阶段。
“一带一路”以经济合作为主轴,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以开放包容为理念,通过实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它必将促进世界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和世界经济版图的重绘。
(1)结合材料一,阐释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系统优化的知识,分析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共同打造命运共同体。
(3)结合材料,为“一带一路”建设选定任意一个传播媒介,并设计一个宣传标语。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不超过1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