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机构 |
B.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 |
C.宋代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副相 |
D.元代实行行省制度 |
西周的礼乐文明造成了中国古代国家的宗法专制特征,依靠族权和政权的结合来实现宗法专制。于是传统文化便有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也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制度是
A.军功爵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工作究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
A.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 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 |
C.贵族集团内部等级严格 | D.贵族阶层生活腐化,政治黑暗 |
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科教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
B.“双百”方针、“两弹一星”、“科教兴国”、载人航天工程 |
C.上山下乡、籼型杂交水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
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其中“百家争鸣”的含义是
A.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讨论 |
B.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
C.鼓励各种戏剧流派的创新发展 |
D.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 |
下列文艺作品、电影作品、戏剧作品出现于“双百”方针提出后的是
①《青春之歌》②《创业史》③《中华儿女》④《茶馆》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