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空1分,共10分)下图表示在光照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请回答:
(1)叶绿体中色素的存于叶绿体的 。
(2)图中D、G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和 。D物质的作用是 。
(3)该植物根尖细胞中产生B物质的细胞器有 。
(4)B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所有的高能磷酸键,能够产生 个Pi,最后剩下的物质是 ,它是构成生物大分子 的单体。
(5)在某一光照强度下实验时,检测到新鲜叶片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则可能的原因是 。
(6)小麦在夏季中午的时候光合作用强度相对较低,根本原因是细胞中 物质减少造成的。
)【生物一生物技术实践】下表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l)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溶化分装前,要进行的是。
(2)若用该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应除去的物质是,加入的物质是。
(3)为检测尿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将呈反应。
(4)细菌种群进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变异来源是。
【生物一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科学家将鱼抗冻蛋白基因转入番茄,使番茄理科的耐寒能力大大提高,可以在相对寒冷的环境中生长。质粒上有Pst I 、sma II 、Hind III 、Alul 等四种限制酶切割位点,下图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示意图(ampr 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其中①——④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中的相关步骤,I 、II 表示相关结构或细胞。请据图作答:
(l)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可用一种或者多种限制酶进行切割。为了避免目的基因和载体在酶切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连接,在此实例中,应该选用限制酶,分别对进行切割,切割后产生的DNA 片段分别为种。
(2)培养基中的氨苄青霉素会抑制番茄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要利用该培养基筛选已导入含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的番茄细胞,应使基因表达载体I 中含有作为标记基因。
(3)研究人员通常采用法将鱼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内。通常采用技术,在分子水平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形成了相应的蛋白质。
(4)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将导入含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的番茄组织细胞培育成植株。图中③、④依次表示组织培养过程中香蕉组织细胞的过程。
)Ⅰ.下面a 图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 、H 、O 的变化;b 图表示一个种植有番茄植株的密闭容器内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 l ) a 图中甲、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分、。
( 2 ) a 图甲过程中,B 在内被消耗(答具体部位);乙过程中,A 的利用发生在该过程的第阶段。
( 3 ) b 图中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相等的点是;该番茄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理由是
Ⅱ.下图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 l )上图装置中隔在灯与试管之间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
( 2 )在试管内CO2浓度不变的前提下,每隔30 min 改变一次试管与玻璃柱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3 )为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利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3位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能在蓝光或紫外线的激发下发出荧光,借助GFP发出的荧光可以跟踪蛋白质在细胞内部的移动情况,帮助推断蛋白质的功能。2006年12月26日,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在东北农大降生,具体培育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过程涉及到的现代生物技术,属于分子水平的是______________。
(2)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我们称之为目的基因,在将其导入受体细胞前需将其与载体结合以构建______________,在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过程最有效地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获得单个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需用________________处理猪胚胎的部分组织。
(4)E过程中若要获得大量的卵母细胞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处理成年母猪。
(5)经过培养得到早期胚胎后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技术以获得更多的转基因克隆猪,且在进行H过程之前,需要对代孕母猪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以给早期胚胎移入受体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
)【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2007年,我国利用秸秆生产车用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顺利进入工业化实验阶段。实验显示,每4吨秸秆(玉米、麦草秸秆等)可生产1吨燃料乙醇。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通过自主创新,我国已经掌握了纤维素的水解技术。请回答:
(1)利用玉米秸秆生产乙醇首先选用_______________酶处理秸秆,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_________等物质,然后进行发酵,获得乙醇。
(2)在培养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接种微生物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和___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平板划线时,在划线结束后仍然要灼烧接种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通常采用____________染色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筛选。从物理状态看,培养基应使用____________培养基。
(4)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内对发酵液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发酵液的pH一直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提高乙醇的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人员提出可以使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多采用_______________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