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到: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
|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
|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
对该图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揭示教皇的荒淫无度 | B.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
| C.应出自天主教会之手 | D.揭露人性的虚伪贪婪 |
一位学者自述:
因为爱看地方戏曲,才对民间传说有大概的领略;又因为社会上流行思想革命,我才大胆提出打破传统学说的见解;也因为征集歌谣的缘故,而注意到许多风俗材料。这位学者的行为最可能受到的影响是
| A.鸦片战争前的程朱理学 | B.晚清时期的中体西用说 |
C.民国初年 的新文化运动 |
D.文革时期的破旧立新说 |
《明夷待访录》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黄宗羲观点最准确的评价是
| A.主张建立伏尔泰式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
| B.资产阶级反封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应 |
| C.明清时期儒学思想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 |
| D.系统提出了构建新社会的美妙蓝图 |
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以形写神”的特征 |
| B.图2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
| C.图3作品的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元曲通俗易懂的特征 |
| D.图4剧种在清朝同治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
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
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我们却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
C.自然环境和资源的 状况决定的 |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