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形成图中地区荒漠化最基本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位于内陆,气候干旱
B.地球变暖,气候异常
C.地球运动,地形上升
D.过度开发,水土流失

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荒漠化发展加剧加速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灌溉 B.人口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
C.矿产资源开发 D.气候异常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是:
①在农区改善耕作与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②在牧区增加水井数量,保障牧草有充足水源
③在缺水的流沙地区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20世纪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相关示意图”(图5),回答19~20题。

关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污染相关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无相关关系
B.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
C.人口增长与资源和环境污染均无相关关系
D.人口增长与资源无相关关系,与环境污染正相关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图4),回答17-18题

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甲表示西欧,乙表示非洲
B.甲表示拉美,乙表示北美
C.甲表示西亚,乙表示南亚
D.甲表示非洲,乙表示大洋洲

若此图乙地为深圳,其吸引全国各地大量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原因是()

A.设立经济特区,经济迅速发展
B.矿产资源开发,工矿业迅速发展
C.毗邻香港特区,地理位置优越
D.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优越

图3为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数的统
计图,读图回答15-16题。

图中五地数据相比,正确的判断是
上海市的人口死亡率最低
宁夏的人口死亡率最高
C.江苏年净增加人口数量最多
D.西藏的老龄化现象最严重
关于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藏、宁夏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原始型
B.北京的人口自然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
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呈正相关
D.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死亡率小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该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广东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
完成13~14题。

年龄(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14
25.14
14.68
4.94
1.76
女生人口(万人)
3.84
37.10
11.63
4.01
1.78

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女性人口少于男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压力

图2是我国1953年和2010年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11~12题。

据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图所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b图所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a图表示1953年的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问题显著
D.b图表示2010年的人口结构,0-14岁男性多于女性

从1953年到2010年,我国

A.人口增长模式不变
B.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C.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D.劳动力日益短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