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和B来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地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得出关系式________                       成立,即可得出碰撞中守恒的量是mv的矢量和,上式中算得的A、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回答1个).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有如下实验操作:
(1)用两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将橡皮筋拉长后,记下了两只秤钩着的细绳套的方向和两秤上的读数F1、F2;
(2)沿细绳套的方向画了两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两只弹簧秤的拉力F1、F2,以此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得到表示合力F的图示;
(3)只用一只弹簧秤将橡皮条拉成与(1)中同样长后,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
以上三步操作中的错误或纰漏分别是
(1)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变电流.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下述第(1)、(2)、(3)小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由以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是______ ;
(2)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 ;
(3)纸带上的A点所对应的物体的瞬时速度="______" ;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填“大”或“小”).

某同学要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在实验中获得了一条纸带,并从中选取7个计数点,如下图所示,其中相邻两计数点时间间隔T=0.1s,测出OA距离s1="3.18" cm, OB距离s2="7.54" cm, OC距离s3="13.09" cm, OD距离s4="19.83" cm, OE距离s5="27.75" cm, OF距离s6="36.87" cm,则(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该同学要计算打下C点时的速度,可用公式vC=_______。(用字母表示);算出结果为vC="_______" m/s
(2)若要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可用公式a=_______(用字母表示);算出结果为a=_______m/s2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其工作电源为________.如图所示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的左端先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速度减小”或“速度增大”).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从打下A点到打下B点共14个点迹,历时________s.

下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打出一条纸带,他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a =" _________" m/s2,打下计数点C时小车运动的速度为vC=_________m/s。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