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两国联系由来已久,进入近代以来,两国发展呈现不同的道路,法国历史对中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法国很早就意识到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潜在力量。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头睡狮,不要吵醒它。据此回答:
(1)拿破仑时期,中国与法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潮和对外政策方面主要有何差别?(6分)
(2)拿破仑时期以后的100年间,法国与中国有过什么交往?这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何突出影响?试举例加以说明。(6分)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近年来特别是去年频繁发生的严重洪涝干旱灾害,充分反映了水利“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突出问题。
材料一:鉴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北麓,建成于东汉永和五年(140)。当年人们在近山低地周围兴建堤防,积蓄若耶溪来水,形成水库。水库北面是地形较低的农田,可以引水灌田,再北则是大海,有利于农田排水。丰富的水源和适宜的地形,使鉴湖成为一座“堤塘周回三百一十里,都溉田九千余顷”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并兼有防洪和向绍兴城及运河供水的综合水利工程。一直到北宋年间,鉴湖都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斩伐林木,亡有时禁,水旱之灾未必不繇此也”
材料三:……北宋中期至南宋初期在江南一带,为增加土地资源,出现了普遍的围垦水面的做法。太湖下游塘浦河道被蚕食围垦,破坏了原有的排水通道,水旱灾害急剧增加。也有地方官为表现自己的政绩,废湖为田的情况。由于鉴湖水浅,也被地方官陆续围垦,以至到南宋初年,鉴湖的水利功用已丧失殆尽。鉴湖废毁后,失去了对水资源的调蓄,被围垦成田后的100年比前100年,本区水灾和旱灾分别增加4倍和11倍,围垦所失明显大于所得。……近代以来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在人口加速增长的重压下,围垦湖泊变本加厉地进行。近40年里,全国总计围垦湖泊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尤其东部平原与江河关系密切的湖泊围垦更加严重。江汉平原通江湖泊水面缩小了6000平方公里,不足40年前的1/3.太湖水系湖泊面积在近30年里,水面减少650平方公里,相当于l/4个太湖。围垦的结果是得到了土地,却失去了调蓄洪水的库容。在1991年江淮大洪水的受灾面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围垦的湖泊面积。
材料四:“不知堤内之地,非堤外之田可比,原应让之与水者。地方官因循积习,不加查禁,名曰爱民,所谓因噎废食者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古者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
材料五:水利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也是直观的和迅速显现出来的。但水利建设对自然环境的作用所引起的自然的反作用,长期以来却不为人们所重视。人们总是把自然环境作为外在的消极的和基本稳定的客体,它只会平静地承受着人们任意的塑造和装扮,而不必担心它是否接受,是否会说“不”,是否会对人们的改造以自己的方式反作用于人类社会。这种反作用会不会违背人们兴水利的初衷,而变作新的灾害或加剧灾害强度呢?历史事实说明,自然界的这种反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果或许并不立即显现,而在几十年或上百年之后才逐渐变得明显。古人对此已有所察觉。时至现代,随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这种反作用也变得日益强烈,并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行为的后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鉴湖的主要功能有哪些?试从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各举一例说明水利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2)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概括指出造成水、旱灾害增多的人为主要表现。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有关水利和水害的哲学思考,材料四和材料五有何相同之处?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发展水利事业的看法。
美国建国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却演绎了经济发展的罕见奇迹。它在不断变革和政策调整中,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9年,洛克菲勒以标准石油公司为基础,联合了全国40家主要炼油厂,组成了一家以卡特尔形式构成的同盟,从而控制和垄断了全国精炼油生产和销售市场及石油管道业务的90%,成为无人敢与其竞争的美国最大的石油精炼联合企业集团。
——《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材料二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行使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弗兰克林·罗斯福(1936年)
材料三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扩张……1993年-1995美国经济平均增长率高达3.3%,1997年经济增长率达到3.7%……通货膨胀率从1990年的4.3%下降到1999年的1.1%,为60年来最低,……失业率出现下降,从1991年的6.8%下降到1999年的4.4%,2000年维持在4%左右,失业率降至30年来的最低。
—《历史 必修2》(人民版)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2)这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的是什么?在这场战争中他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新模式”指的是什么?从他的实践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哪些精神?
(3)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新经济”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克林顿政府是如何调整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的。
(4)从美国经济的发展史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 。……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材料三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1)根据材料一、二,《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 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民”的用意是什么? (2分) 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试结合史实简要说明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申报》在哪些领域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并简要说明理由。(9分)
近几年全国各地历史高考主观题中,表格型材料题发展尤为迅速。这类试题特点是:外观简明,隐含信息量大,它能够以表格形式呈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从不同角度较直观的折射出历史的本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
(摘自人民版必修二教材)
材料三 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
材料四 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例
请回答:
(1)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科技革命的名称、主要标志和新工业部门的变化。(6分)
(2)从材料二的表格中你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排名表的背后反映了苏联经济存在什么结构性的问题?(2分)
(3)材料三中的三个图表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新中国的经济政策,分析造成这些重大变化的原因。
(4)材料四与材料三中1956年的图示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指出原因。(提示:从公有制经济成分及其它所有制经济形式的比重上归纳。)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许多杰出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以下几位:
①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见图)
②著《海国图志》一书;③《新青年》的创办者;④民族英雄,领导“虎门销烟”;⑤广东人,著有《孔子改制考》;⑥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1)写出①━⑥代表人物,并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三类(每一类2人)
(2)概述这三个派别人物对于向西方学习的态度或主张。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活动,谈谈你对中国学习西方历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