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Cl、Ba(NO3)2、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
① 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溶液呈无色:
② 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③ 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 另取①中过滤后的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2)写出各步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
                                                                ;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看成是一个S原子取代了Na2SO4中的一个O原子而形成。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运用类比学习的思想,通过实验探究Na2S2O3的化学性质。请填写以下空白:
【提出问题】Na2S2O3是否与Na2SO4相似具备下列性质呢?
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②:溶液呈中性,且不与酸反应。
猜想③:无还原性,不能被氧化剂氧化。
【实验探究】基于上述猜想②、③,设计实验方案。请填写下列表格中的(1)(2)(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或预期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猜想②

溶液pH约8—10

向pH=2的硫酸中滴加Na2S2O3溶液

S2O32—+2H=S↓+SO2↑+H2O
猜想③
向新制氯水(pH<2)中滴加少量Na2S2O3溶液
氯水颜色变浅


【实验结论】Na2S2O3能与酸反应,具有还原性,与Na2SO4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问题讨论】
(1)甲同学向探究“猜想③”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并据此认为氯水可将Na2S2O3氧化。你认为该方案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Na2S2O3被氯水氧化。该实验方案是

(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验证浓硫酸与铜能反应而稀硫酸不能,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将6.4 g铜片和含0.2 moL溶质的18.4 mol/L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无气体生成为止。(假定在此过程溶液体积不变)

(1)甲同学认为要证实上述结论,还应进行稀硫酸与铜片混合加热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试剂中能够用来进一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

A.铁粉 B.钠 C.氯化钡溶液 D.银粉

(3)为定量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Ⅰ甲同学设想:在A装置增加一个导管通氮气驱赶气体(假定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先测定生成的SO2的量,然后计算剩余硫酸的浓度。他设计了如下二种方案来测定SO2的量:
方案① 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用稀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方案② 将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硝酸钡溶液中,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经仔细分析后,发现有不合理之处,请填写下表(可以不填满):

序号
不合理的原因
误差
(偏低或偏高)
改变措施
方案①



方案②




Ⅱ乙学生设计的方案是:分离出反应后的溶液并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 mL,取20.00 mL于锥形瓶中,滴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已知氢氧化铜开始沉淀的pH约为5),这种方法能否求出余酸的浓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再设计其他可行的实验方案,来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简要写出操作步骤及需要测定的数据(不必计算,不必写操作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4月一模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某小组对Cu与浓HNO3的反应进行研究。记录如下:

I.Cu与浓HN0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II.探究实验1中溶液A呈绿色而不是蓝色的原因。
(1)甲认为溶液呈绿色是由Cu2+离子浓度较大引起的。乙根据实验记录,认为此观点不正确,乙的依据是
(2)乙认为溶液呈绿色是由溶解的NO2引起的。进行实验2:先将NO2通入B中,再鼓入N2。结果证实假设成立。则以上两步操作对应的现象分别是
(3)为深入研究,丙查阅资料,有如下信息:
i.溶有NO2的、浓HNO3呈黄色;水或稀HNO3中通少量NO2溶液呈无色。
ii.NO2溶于水,会发生反应2NO2+H2O =HNO3+HNO2HNO2是弱酸,只能稳定存在于冷、稀的溶液中,否则易分解。
iii.NO2能与Cu2+反应:Cu2+(蓝色)+4 NO2-Cu(NO242-(绿色)
据此,丙进一步假设:
①可能是A中剩余的浓HNO3溶解了NO2得到的黄色溶液与Cu(NO32的蓝色溶液混合而形成的绿色;
②可能是A中生成了Cu(NO22—4使溶液呈绿色。
丙进行如下实验:

①亚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请用平衡原理解释加入稀H2SO4后绿色溶液变蓝的原因:
(4)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实验l中溶液A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 ,请依据实验现象阐述理由:

(2014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铁架台等支撑仪器略)探究氧化铁与乙醇的反应,并检验反应产物。
(1)为快速得到乙醇气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若实验时小试管中的溶液已经开始发生倒吸,你采取的措施是 (填写编号);
a.取下小试管 b.移去酒精灯 c.将导管从乳胶管中取下 d.以上都可以
(2)盛Cu(OH)2悬浊液的试管中出现的现象为
(3)如图实验,观察到红色的Fe2O3全部变为黑色固体(M),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为了检验M的组成,进行下列实验。

①M能被磁铁吸引;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固体全部溶解,未观察到有气体生成;
② 经检验溶液中有Fe2+和Fe3+,检验该溶液中的Fe2+的方法是
关于M中铁元素价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填写编号)。
a.一定有+3价和+2价铁,无0价铁
b.一定有+3价、+2价和0价铁
c.一定有+3价和0价铁,无+2价铁
d.一定有+3和+2价铁,可能有0价铁
(4)若M的成份可表达为FeXOY,用CO还原法定量测定其化学组成。称取a g M样品进行定量测定,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

①组装仪器;②点燃酒精灯;③加入试剂;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⑤检查气密性;⑥停止加热;⑦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⑧……。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写编号)
a.①⑤④③②⑥⑦⑧ b.①③⑤④②⑦⑥⑧ c.①⑤③④②⑥⑦⑧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5)若实验中每步反应都进行完全,反应后M样品质量减小b g,则FexOy=

(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学军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取适量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水
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
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
pH试纸先变蓝,后褪色

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
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1)写出C1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
(2)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i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
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
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a目的是
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1,理由是
(3)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
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HC1,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ii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4)测定漂粉精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称取2.000 g漂粉精于锥形瓶中,加水溶解,调节溶液的pH,以淀粉为指示剂,用0.2000 mol·L-1 KI溶液进行滴定,溶液出现稳定浅蓝色时为滴定终点。反应原理为:3C1O-+ I- ="=" 3C1+ IO3-
IO3- + 5I + 3H2O ="=" 6OH-+ 3I2
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1
2
3
KI溶液体积/mL
19.98
20.02
20.00


该漂白粉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