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混合金属粉末,除Mg外,还含有Al、Zn中的一种或两种,含量都在10%以上.某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铝、锌元素的存在.
所用试剂:样品、pH试纸、稀H2SO4、NaOH溶液、稀NH3·H2O.
该小组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

①镁、铝、锌都是银白色的金属;
②锌(Zn)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
③Zn(OH)2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强碱及NH3·H2O;
④Zn2+易形成络合物如[Zn(NH3)42+,该络合物遇强酸分解生成Zn2+、NH4+.

● 提出假设:
(1)假设①: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________元素
假设②: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________元素
假设③: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铝、锌元素
●实验探究:
甲同学基于假设③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乙同学同样基于假设3设计另一实验方案如下:

(2)试剂M是____________,沉淀B是_____________.
(2)试剂M是____________,沉淀B是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方案比甲同学的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研究了甲、乙两同学的方案后,在其中一种方案的基础上用最简便方法测定了Wg样品中金属镁(Mg)的质量,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Ⅰ的主要过程是:在滤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直至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再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酸式滴定管准确移取25.00mL某未知浓度的盐酸溶于一洁净的锥形瓶中,然后用0.20m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指示剂为酚酞).滴定结果如下:


NaOH起始读数
NaOH终点读数
第一次
0.10mL
18.60mL
第二次
0.30mL
18.00mL

(1)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2)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

某学生用0.1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20.00mL待测的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完成以下填空:
(1)正确操作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B)操作不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不变,下同)_____________。
(3)滴定结束后如仰视观察滴定管中液面刻度,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

氯化铜是一种广泛用于生产颜料、木材防腐剂等的化工产品。某研究小组用粗铜(含杂质Fe)按下述流程制备氯化铜晶体(CuCl2·2H2O)。

(1)实验室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可将粗铜与Cl2反应转化为固体1(部分仪器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 仪器A的名称是     
②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 有同学认为应在浓硫酸洗气瓶前增加吸收HCl的装置,你认为是否必要(填“是”或“否”)     
④装置Ⅳ中盛装的试剂是,其作用是
(2)在CuCl2溶液转化为CuCl2·2H2O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黄绿色。小组同学欲探究其原因。
已知:在氯化铜溶液中有如下转化关系:
Cu(H2O)42+(aq) +4Cl(aq)CuCl42(aq) +4H2O(l)
蓝色           黄色
①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若增大氯离子浓度,K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现欲使溶液由黄色变成黄绿色或蓝色,请写出两种可采用的方法
a.b.

Na2O2是常见的氧化剂。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通过以下实验确定炭粉与Na2O2反应的产物。
[实验步骤]
I.按下图所示装置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将0.6 g炭粉与3.9 g Na2O2均匀混合,装入试管,在靠近试管口处放置一张湿润的氯化钯试纸(湿润氯化钯试纸遇CO变黑,可用于检验是否有CO生成)。
Ⅲ. 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试管底部。

[实验现象]
试管中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火花,氯化钯试纸未变黑,石灰水未变浑浊。
请回答:
(1)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
(3)通过探究发现,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O2+CNa2CO3 +X,X的电子式是
(4)CO在潮湿环境中可将氯化钯还原为黑色粉末状的钯(Pd),同时生成另外两种物质。已知反应过程中转移6.02×l023个电子时,生成53 g Pd (已知P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装置A中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溶于适量水中。
①所得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②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③若使所得溶液与100 mL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至溶液pH =7(不考虑CO2的溶解),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2分)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1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 mol·L-1NaOH溶液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470 mL 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  g。

(2)从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字母):        
Ⅱ.测定中和热
(1)实验桌上备有烧杯(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盐酸、NaOH溶液,尚缺少的实验玻璃用品是
(2)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
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
t2/℃
温度差平均值
(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②近似认为0.50 mol·L-1NaOH溶液和0.50 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则中和热△H=   (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