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用0.1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20.00mL待测的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完成以下填空:
(1)正确操作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B)操作不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不变,下同)_____________。
(3)滴定结束后如仰视观察滴定管中液面刻度,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
(10分) 硫酸亚铁(Fe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实验室通过如下实验由废铁屑制备FeSO4·7H2O晶体:①将5% Na2CO3溶液加入到盛有一定量废铁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用倾析法除去Na2CO3溶液,然后将废铁屑用水洗涤2 ~ 3遍;②向洗涤过的废铁屑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控制温度在50 ~ 80℃之间至铁屑耗尽;③趁热过滤,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结晶;④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 ~ 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⑤将制得的FeSO4·7H2O晶体放在一个小广口瓶中,密闭保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用轨道表示式表示Fe3+的3d电子的排布情况
(3)硫酸亚铁制备中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 。
(4)实验步骤②明显不合理,理由是。
(5)实验步骤④中用少量冰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
有文献记载:在强碱条件下,加热银氨溶液可能析出银镜。某同学进行如下验证和对比实验。
装置 |
实验序号 |
试管中的药品 |
现象 |
![]() |
实验Ⅰ |
2
银氨溶液和数 滴较浓 溶液 |
有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溶液 逐渐变黑:试管壁 附着银镜 |
实验Ⅱ |
2
银氮溶液和 数滴浓氨水 |
有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溶液 无明显变化 |
该同学欲分析实验Ⅰ和实验Ⅱ的差异,查阅资料:
a.
b. 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
(I)配制银氨溶液所需的药品是。
(2)经检验,实验Ⅰ的气体中有
,黑色物质中有
.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产生的现象是。
②产生
的原因是。
(3)该同学对产生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可能是
还原
。实验及现象:向
溶液中加入,出现黑色沉淀;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
(4)重新假设:在
存在下.可能是
,还原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现象:出现银镜。在虚线框内画出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取
的装置简图(夹持仪器略)。
(5)该同学认为在(4)的实验中会有
生成。由此又提出假设:在
存在下,可能是
也参与了
还原
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①有部分
溶解在氨水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实验结果证实假设成立,依据的现象是。
(6)用 消洗试管壁上的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某化学实验小组想要了解市场上所售食用白醋(主要是醋酸的水溶液)的酸度(酸度单位:g/100ml),现从市场上买来一瓶某品牌食用白醋,用实验室标准NaOH溶液对其进行滴定。下表是4种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
石蕊 |
甲基橙 |
甲基红 |
酚酞 |
变色范围(PH) |
5.0-8.0 |
3.1-4.4 |
4.4-6.2 |
8.2-10.0 |
(1)该实验应选用作指示剂,向锥形瓶中移取一定体积的白醋所用的仪器是。
(2)下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A处的刻度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为ml。此时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白醋体积均为Vml,NaOH标准液浓度为C mol/L,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消耗NaOH溶液体积/ml |
26.02 |
25.32 |
25.28 |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NaOH溶液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
是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C.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
D.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E.滴定NaOH溶液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
(4)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该白醋中总酸度的表达式(可以不必化简):
(酸度:每100ml溶液中含有溶质酸的质量,单位:g/100ml)
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活动。
(1)甲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测量锌与硫酸反应速率:把2g锌粒放入锥形瓶内,通过分液漏斗加入1mol·L-1稀硫酸40mL,收集10mL气体,通过记录得到反应速率为XmolL-1·min-1。实验开始时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乙同学用图2装置测定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①甲、乙两试管各有两根导管,用橡胶管连接对应接口后,倒置盛稀硫酸的试管,发生反应,放出气体,则Na2CO3、NaCl的固体混合物和稀硫酸应分别置于、仪器中(填仪器编号);
②G管可以用化学实验室里的一种常用仪器来替代,这种仪器的名称是;
③仪器甲、乙接口的连接方式如下:A连接,B连接,C连接
(填写各接口的编号)。
④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收集完气体后,丙装置读数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如果开始读数时操作正确,最后读数时俯视右边滴定管液面,会导致所测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丙同学与甲同学实验目的相同:用图3装置测定生成的CO2的质量,但该装置存在明显缺陷,从而导致实验误差,请你分析其中使测定结果可能偏大的主要原因。
(每空2分,共18分)
(一)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取少量溴苯,试填写下列空白。
(1)在烧瓶a中装的试剂是。
(2)长直导管b的作用:。
(3)请你分析导管c的下口可否浸没于液面中?(填“可”或 “否”)
(4)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d中滴加AgNO3溶液,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二)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甲装置常常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2)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铜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试管丁中用水吸收产物,则要在导管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法是
(填戊装置中导管代号):乙接、_______接丙;
若产物不用水吸收而是直接冷却,应将试管丁浸在 _____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