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3,5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3)诗③中这次“远征”指哪一历史事件?说明诗④中“天翻地覆”的含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上,涌现了诸多杰出的人物,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作出了历史贡献。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
材料二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2)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分)
材料三图片说明:他昔日的部下亨利·李这样告诉人们:“记住这个人,他是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3)根据材料三,指出图中人物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他部下的评价。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2000多年前东西方的两位哲人,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汉城揭牌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歌尔摩成立
(1)材料一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
材料二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2)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呼吁?
材料三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AriSlotle,前384—前322)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认为柏拉图理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3)材料三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谁?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体现了什么精神?
(4)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两人在思想或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不论对传统文化还是西学,不论对中国人还是对外国传教士,都没有偏见。他的这种对待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平等心态,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
材料二康熙对孔孟程朱那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思想中消极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汤若望、南怀仁的天文历算虽然精确,却只用来为官廷迷信活动服务;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花费三十多年测绘出了《皇舆全览图》,全国印刷业、测绘业却未趁此而改进;南怀仁造出的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夸奖,却既未推广,也未引起对军火工业的重视;科学著作翻译过来了,而府州县学仍在以八股取士……。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
材料三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讲述了康熙皇帝微服私访的系列故事,目前共完成五部144集。《康》剧的系列故事,情节曲折迷离、惊心动魄,人物丰富生动,戏剧结构明快,风格诙谐得当,每一小部还有大量当红艺人加盟,因此一播出便得到部分观众的欢迎。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在康熙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据材料概括指出这种不同。
(2)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可不可以作为研究康熙的主要依据?为什么?对这种历史题材的作品,你有怎样的认识?
(3)有人认为是阎崇年过人的学问成就了康熙过人的业绩,你认为正确的人物评价方法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对此,英国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供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衡的……为了这些理由(指防止德国报复),所以我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下割给别国。”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向德国索取的赔款总额,比整个法国的财产还要多。美国坚决反对这种无限勒索、杀鸡取蛋的做法,主张既要维持德国经济于一定水平上,又要索取适量的赔款。
——《历史教学》
材料三当威尔逊将其“十四点原则”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说:“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做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困苦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
——《世界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回答,劳合·乔治反对克里孟梭要求的实质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分析美国反对法国赔款要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对材料三中克里孟梭的话应怎么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巴黎和会期间英、法、美三国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共23分)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俄国(1917年前)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请完成下列问题:
(1)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
(2)普法战争后,德国走上崛起之路。指出德国崛起的重要前提及其实现方式,并概括推动德国崛起的主要内外因素。
(3)19世纪60年代起,俄国也开始崛起。请问崛起过程中俄国在内外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4)分析英国、德国、俄国崛起道路的共同之处,并就中国的繁荣富强之路谈谈你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