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是指
A.英国与荷兰 | B.英国与西班牙 | C.葡萄牙与西班牙 | D.英国与法国 |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
A.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 |
B.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 |
C.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D.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思想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
B.正统的孔孟学说 |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
D.儒家学说与权术 |
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其建筑 “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高度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
A.孔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黄宗羲 |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 )
A.儒家学派 | B.道家学派 |
C.法家学派 | D.墨家学派 |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