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2010年,由于云南等产稻地区干旱,后来中国大部分中遭遇洪涝灾害,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都在短期内猛然走高。由于粮食是“生物链”的源头,所以,粮食的涨价直接带来了面粉、大米以及食用油、饲料等制成品价格上涨。
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粮食价格上涨后,会对人们生活和生产者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马克思:“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恩格斯:“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帜!”
江泽民:“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1)在当代中国,引领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什么?它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6分)
材料二:江苏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今年作为全省文化设施建设的“攻坚年”,拨款新建美术馆等三馆,供免费使用;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丰收年”,举办“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文艺创作生产的“提升年”,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同时,还围绕“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为内容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2)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江苏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做法的依据。(6分)
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中的媒体报道存在什么问题?
(2)针对以上现象,请你提出几点合理化的建议。
材料一: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官就到新疆“取竹”,创造出12根律管。这虽然只是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已有了音乐文化的交流。
材料二:夏代,曾有许多少数民族到夏王朝来表演乐舞。周朝设有专门掌管少数民族音乐的官吏。魏晋南北朝是各民族音乐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诗歌,如《敕勒歌》等都是音乐史上的优秀作品。
材料三: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音乐体系上,分别采用中国、欧洲和阿拉伯等不同的音乐体系。
(1)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6分)
(2)结合材料三,谈谈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原因的理解。(6分)
材料一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以来,引发了关注热潮。2013年10月18日晚总决赛在央视一套、十套并机播出,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南师大教授郦波指出:从语言学角度来讲,影响语言文化发展最关键的是民族生存状态。我们现在键盘录入和语音录入使得大家提笔忘字,其实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世界历史上所有文明的衰亡都伴随着她们文字的消亡,伴随着对母语情感的淡化,这是文化层面的危机。所以在这个历史当口,我觉得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有意义的。
(1)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
材料二汉字书写能力退化的原因何在,如何有效应对?语言学家陆俭明说:“我们习惯了用键盘打字,手写的几率势必就会相对减少,这就出现了提笔忘字的情况。但是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电脑、网络数码的使用是一个潮流,而且还要进一步发展,不可逆转。”
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对这进程持开明态度:“以后提笔忘字的现象恐怕会越来越多,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看到。但信息化时代一定会让我们民族的文化焕发青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用传统思维解决汉字书写能力退化问题一定无解,你不应该也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人类科技进步、文明进步的成果,你甚至都不能呼吁大家减少使用新的书写工具。
(2)请选取一个最恰当的哲学原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科技进步和汉字书写能力退化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表一 2014年1月全国北京、上海、广州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级别分布
级别 |
良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
比例(%) |
34.7 |
26.8 |
14.4 |
16.2 |
5.0 |
表二 2014年1月PM2.5人为排放源
排放源 |
工业生产 |
机动车尾气 |
生活燃煤、燃油 |
道路扬尘 |
燃烧垃圾 |
其他 |
比例(%) |
38.0 |
25.0 |
15.0 |
10.0 |
7.0 |
5 |
材料二:2014年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成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治理雾霾是全民责任,不能全怪政府,不能把一切责任都交给政府”。治理“雾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不是环保一个部门就能管得了的事,尾气排放不达标、建筑工地扬尘污染、落后产能企业废气排放,城市道路拥堵、秸秆焚烧等等,这些问题需要不同部门进行监管;也不是几个人能做得了的事,需要我们同心合力,多管齐下。
材料三 治理雾霾,考验的是政府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决策能力,这其中一定需要公民参与、社会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吐槽与情绪发泄在所难免,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政府部门,它一定会大度地将公民的吐槽和情绪发泄当作治霾的动力。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才能完成治理雾霾这一系统工程?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