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崛起的中国需要精神旗帜,当代中国人需要健康向上的中国梦,而文化强国战略正是托举起这个梦想的大舞台。随着中华文化的旗帜在世界的舞台上高高飘扬,文化强国的梦想正孕育出我们民族新的希望。某校高三学生开设了“文化强国助推中国梦”的主题探究互动。以下是各小组展示搜集到的材料。
小组一:不久前,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院长巴扎诺夫称,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去年招收的90名新生中,有30名把中文作为了专业方向。外国学者对中华文化兴趣盎然,选择汉语作为专业方向的外国学生越来越多,这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中文热、中国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一个个侧面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小组二:去年,中国作家莫言捧得了世界文学领域最高奖;中国杂技在国际赛场上叱咤风云,谱写了中国杂技的历史新篇;国产影片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博弈国外大片,《泰囧》创造了以小搏大的票房奇迹,《一九四二》、《白鹿原》也让它们的观众群竖起了大拇指。在厚重的中华文化沃土之上,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激昂奋进的革命文化、争奇斗艳的民族民间文化交相辉映,共同编织着一个美丽的中国梦。
小组三:文化强国的梦想并不是少部分人编织的,而是每一个中国人梦想的叠加。去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文化单位为城乡百姓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文化服务,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也有望被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小组四: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文化产业被列入国家产业振兴计划,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多个省区市提出“文化大省”战略,北京、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率先超过千亿元,一批总资产和总收入“双百亿”的文化企业成为行业领军。文化产业的日益强大,让我们的软实力硬气起来。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请分别阐释各小组选材的理论依据,并总结其各自有关文化强国助推中国梦的措施。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大数据(big data),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库体系,大数据对人民生活消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大数据时代,消费者的购物决策往往受到购物心理的影响。例如,某女有购买鞋子的需求,一般是上网搜集信息,找出中意的品牌和款式。然后按销量从高到低和价格从低到高组合进行筛选,往往根据筛选的结果做出购买决定。
(1)请同学们简要评析上述购物心理。
材料二在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这一过程中,任何关于品牌或产品的反馈,都影响到消费者最终购买行为。大数据若能准确监测和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并采取措施,对企业决策和管理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根据示例,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下列企业在大数据时代获得成功的奥秘。

案例
《经济生活》知识分析
示例:淘宝网上一家小型化妆品电商收集网络顾客对一些品牌的搜索数量,以此作为是否进货的重要依据,实现利润翻番。
科学预测商品需求,调节生产要素和商品供给,实现供销畅通
案例一:亚马逊基于客户在过去一段时间的购买行为,如客户的购物车中所收藏的商品、客户喜欢的商品、其它用户浏览或购买的商品等大数据分析给客户个性化推荐建议或广告,实现了销售额巨大增长。
①请勿在此处答题
案例二:农夫山泉综合各地需求、高速公路收费状况、道路等级、天气季节、配送中心辐射半径、不同市场的售价、各地人力成本、甚至突发性的需求等大数据进行配送,实现最大限度的节约物流成本。
②请勿在此处答题
案例三:福特公司在汽车上添加大量传感器和处理器,车内信息、车辆与手机之间的通信信息及车辆之间的通信信息都会生成数据,通过海量加工数据,福特成功聚合了客户反馈信息,不断探索最佳工艺,设计新产品,提升业绩。
③请勿在此处答题

材料三大数据是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大数据时代的到,为党和政府了解世情、掌握国情、把握规律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使精准感知,正确决策、高效服务成为可能,党和政府应该具备大数据思维,运用好大数据,这对形成多元互动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如何通过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2013年3月26日上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李克强对今年政府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简政放权。二是管住权力。三是管好钱财。四是政务公开。五是勤俭从政。六是依法促廉。这“二十四字要求”给权力涂上了防腐剂,为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戴上了“紧箍咒”。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请你为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提几点意见和建议。

材料一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我们可以用纸折叠的方式来检验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不管我们以前有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它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实践中获得了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真理性的认识。
(1)通过阅读此则材料,我们如何理解真理的含义及客观性?
材料二我们知道了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19世纪初,德国数学家指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我们在地球仪上随意选择三点构成三角形直观感悟内角之和的情况。可以看到赤道、经线90度和0度经线构成270度的角。
(2)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这一认识是否表明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就不再是真理了呢?为什么?
材料三随着农林畜牧业的发展、土地丈量和利用的增多,使人们逐渐确立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认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认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
(3)综合三则材料,关于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
(4)这个过程受到了什么因素的制约?

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设,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期盼的重要课题。十八大报告中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论述,不仅充分肯定了已经取得的成绩,而且为今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明了方向。“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统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网格工作力量已经成为人民参与、维护人民自身利益的有效举措。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知识,说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哲学依据。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充分把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又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的不利因素,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请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点的哪些内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