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光绪二十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廷不准。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廷只好允准。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B.清廷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C.中国准增设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
D.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里面认为:“在16 世纪及17 世纪间,美洲的大量贵金属流入西欧与东亚。……在中国历史上,(这推动了)明代万历至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相当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增长。”据此分析推动当时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A.明清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空前兴盛
B.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
C.西欧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D.海禁政策导致欧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明代政治人物王世懋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烛天的情形,称之为“四时雷电镇”。这被个别历史学者认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际上他是以此来指责“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
B.著述不属于实物资料所以可信度低
C.史料研读须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
D.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

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扮演了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角色。下列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主义,促进历史进步的是
①1897年德意志帝国首相提出的“我们不想让任何人站在阴影里,但我们也渴望阳光下的地盘”
②1905年同盟会倡导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③一战后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中的民族自决
④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民族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有“一国两制”,也有“九二共识”。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有
①均以尊重历史和现实为基础
②均由中国中央政府提出,发展为法律文件
③均以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④均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