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正面战场有力打击了侵华日军
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20世纪初,中国某地方政府曾发布一则告示:“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这反映了该地方政府

A.认为汉满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 B.对革命持中间立场
C.并不积极支持革命 D.理性、宽容的态度

民国成立初期,孙中山认为临时政府要集中权力,总统有实权,才能更好地振兴国家,因而坚持实行总统制共和制。后来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专制,孙中山后来又同意把责任内阁写入《临时约法》。从近代宪政精神角度看,这些做法

A.导致整体更换频繁,政局动荡不安
B.缺乏妥协精神,不利于争取保守势力
C.使宪法工具化,反映了浓厚的人治色彩
D.致使政府部门职责混乱,酿成府院之争

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它是一场动机正确、方法错误的爱国的农民起义的朴素形式。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恨的爆发某种意义上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其中“它”主要指什么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百团大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