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渐趋成熟。据此回答1~5题。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 B.民主选举首领 | C.世袭制 | D.分封制 |
“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井田制 | B.宗法制 | C.分封制 | D.郡县制 |
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 A.广建诸侯藩国 | B.区分血缘亲疏 | C.保证法律执行 | D.巩固分封秩序 |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
| C.西周初分封制 | D.西周末王室衰微 |
《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 A.宗教信仰 | B.财产制度 | C.血缘关系 | D.地域联系 |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
| A.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 B.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
| C.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 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
黄宗羲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是否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这些看法产生的根源是( )
| A.中国古代以民为本的思想传承 |
|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 C.吏治腐败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
| D.经世致用思潮导致的严谨学风 |
李贽以“童心”或“真心”为标准,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外在的教条,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下列是关于李贽这种思想的解读,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与陆王心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 B.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 |
| C.与儒学相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 | D.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体现 |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
|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到:“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对该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A.认为理学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B. 认为理学导致中原地区沦丧
C.片面地认为理学空谈误国 C. 比较全面地指出了理学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