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
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 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纳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李仁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 他的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右图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以五四运动前后的史实,说明他们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管仲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长水草的沼泽),不可以为天下王。”
——引自《管子》
材料二秦《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毒鱼鳖,置阱罔(网),到七月而纵之。……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搏兽者,杀之。”
——引自湖北云梦出土秦简《田律》
材料三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道路),弛山泽之禁……
——引自《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四初,(东汉)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而浚仪令乐俊上言:“昔元光(光武帝年号)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地名)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
——引自《后汉书·王莽传》
回答:
(1)材料一中管仲提出了什么主张?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有何具体规定?
(2)根据材料三、四,说明造成黄河水患的原因是什么?
(3)以上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谈谈你的看法。
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一条走北方陆上丝绸之路,一条是南方海上丝绸之路,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为什么叫这两条路为“丝绸之路”?
(2)为什么有了陆上丝绸之路,还要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3)为什么说“丝绸之路”是文化运河?结合汉唐时期有关史实说明。后来为什么逐渐衰落下来?
有人说:“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他们的政治主张中,有何矛盾之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政治主张又是对哪些历史现象的反映?儒法两家后来是怎样统一起来的?简要分析统一的根源和影响。
材料一: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刘秀下令清丈田亩和重新登记户口。但是,地方上的豪强贿赂地方官员,隐瞒田亩和依附农民人数,而把农民的房屋房屋院落当作田亩丈量,引起农民的反抗。刘秀得知内情后,下令对贪官严厉追查。查出刚升任大司徒(丞相)的欧阳歙任汝南太守时贪脏一千万钱;河南尹张汲、诸郡太守等十余人,皆下狱处死。
材料二:光武帝调郭汲任颖川太守,他到任后,得知赵宏、召吴占山为王,手下有数百人,这些人不仅影响当地治安,还分伙到江南和北方作案。郭仍派人说服他们下山;然后遣送他们回到各自的家乡,安心耕种土地。然后上奏皇帝,说自已擅自放回招降的盗贼。光武帝没有怪罪他。赵宏、召吴在外地同伙得知这一消息,都很佩服郭仍的威望和信誉,纷纷从南方或北方回来,向郭汲投降,郭仍也安排他们回乡种地,对以前的罪过不予追究。
材料三:南阳太守杜诗,为官清廉公正,在任期间,兴利除害,百姓安乐。他发动南阳人兴修水利,大量开垦荒田。南阳郡内,家家衣食丰足。人们把他比作西汉元帝时的召信臣,南阳流传着称赞他的歌谣:“前有召父,今有杜母”。他还“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回答:结合材料从目的、措施和客观作用方面评述光武帝时期的吏治。
要求:概括成文,限150字,最多不超过1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