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
(2015年北京卷文综1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
|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
(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
|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
(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
|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
|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
|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
(2015年江苏卷历史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
|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
(2015年福建卷文综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世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
|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
|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