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
|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
|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
|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
某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这一课题,收集了以下史实,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国民大革命运动③抗日战争④维新变法运动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⑥辛亥革命
| A.①②④ | B.①④⑥ | C.①③⑤ | D.②③⑤ |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 B.走十月革命道路 | C.建立责任内阁 | D.实行新三民主义 |
在中国近代史上,它“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里的“战争”应该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 B.辛亥革命 | C.五四运动 | D.抗日战争 |
有历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的转变 |
|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