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
| 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 B.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
| 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想 | D.人类已经进入理性时代 |
《全球通史》说:“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罗曼洛夫王朝的战争政策遭到公众的强烈反对 |
| B.列宁在四月份提出韵口号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
| C.战争造成的紧张是爆发第二次革命的关键因素 |
| D.半年后的第二次革命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
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两者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
|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 D.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2007年3月23日,一名男子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挥舞欧盟旗帜,庆祝欧洲联盟(欧盟)成立50周年。2007年欧盟驻华使团设计的一张题为“祝欧盟生日快乐”的贺卡,这一设计的寓意是用中国民俗表达对欧盟繁荣的期盼。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
| A.区域统一的世界 |
| B.多元并存的世界 |
| C.欧美协作的世界 |
| D.欧俄均衡的世界 |
“壬寅立约后,朝野上下,一切如故,初未国外患而有所变革也。”结合所学内容,此处的“约”是指( )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美国比较现代化学者E·布莱克说:“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他所说的如中国等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十分相似”的“前提”是指( )
| A.近代工业的起步 |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 C.国内市场的形成 | D.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