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于中华民国人
也老农“忽儆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但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茫然恍然,连声“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
A.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 |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
洪秀全通过拜上帝教发动和组织了太平天国运动。当时曾到过天京的西方人富礼赐曾发表评论说“天王之基督教不是什么东西,只是一个狂人对神圣之最大的亵渎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
A.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宗教 | B.与西方宗教思想没有任何联系 |
C.遭到了列强的强烈反对 | D.只是农民表达思想主张的工具 |
1700年至1800年间,欧洲人口由1.05亿增长到1.8亿,19世纪剧增到3.9亿。欧洲人口的剧增从本质上反映了()
A.社会制度重大变革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况 |
B.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C.殖民扩张的发展扩大了欧洲人的生存空间 |
D.欧洲逐渐成为全世界人口流动和迁徙的目的地 |
它“使人们的认识由低速领域扩大到高速领域,由宏观领域延伸到宇宙领域,人们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相互依赖。”“它”指的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 B.普朗克的量子论 |
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晚年的牛顿迷恋和钻研宗教与神秘思想,写下了大量的《圣经》评注和其他神学论文,认为“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这说明()
A.牛顿毕生致力于自然科学的研究 | B.牛顿晚年否定了自己所发展的科学 |
C.牛顿受时代的限制也有其局限性 | D.牛顿真实地目的是用科学战胜神学 |
史家认为,“欧洲人探险的动机是错综复杂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寻找基本资源和可以耕作的土地,以及寻找通往□□市场的新商路,再有就是热切的传播基督教。”材料中空缺的应是()
A.中国 | B.印度 | C.亚洲 | D.美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