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义,内渚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王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二……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及其理由。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宁夏银川一中200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题,文综,42B)阅读下列材料:
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清顺治皇帝第三子,
八岁登基,十岁丧母,在其祖母孝庄太后的教
导下长大成人。在位60余年,施展雄才大略,
捍卫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康乾盛世”的主
要缔造者之一,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
请据此回答:
(1)康熙在位前期,清军入关,天下初定,满洲
贵族统治下的清王朝面临着那些亟待解决的
问题?
(2)康熙在位的60年,中国的疆域版图达到了1300万平方千米,生活着50多个民族,康熙是如何捍卫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营造盛世王朝的?
孙中山和华盛顿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两人都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资产阶级革命后,两国政体确立的原则是什么?立国的法律依据各是什么?
(2)孙中山和华盛顿为维护本国的民主制度分别作了哪些努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据《列宁全集》
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2)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
欧洲 |
时间 |
中国 |
10——15世纪 |
远洋航海技术 |
宋、元、明前期 |
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
16世纪 |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
明中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17世纪 |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
明后期、清 |
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
18至19世纪中叶 |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一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
清 |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
请回答:根据材料一,说明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请回答:列举三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概括其主要学说。
欧洲启蒙思想最早在北美结出了政治成果,启蒙思想的哪些观念对北美独立与建国产生了什么相应影响?
北美独立战争期间颁布的文献,与后来法国大革命中的哪份著名文献体现了相同的思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